漕运图。

刘晏像。

车船图。

杨幺塑像。

今日的京杭大运河。 周雨顺 供图

我国是航运大国,航运历史悠久。千年来,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众多航运奇迹和航运智慧,为我们今天的航运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发展动力。我们不妨采撷几束历史上的航运智慧浪花,来看一看那时人们的创造有多么辉煌。

水运助晋国破解粮荒

公元前647年晋国遭受了从没有见过的大灾荒,眼看着就要断炊了。于是晋国国君夷吾派了使臣到秦国去买粮食。秦穆公和大臣们几经商议,再加上本身秦晋就是亲戚,怎能坐视不管呢,于是决定卖6万斛粮食给晋国,以解燃眉之急。

卖粮食的事情虽然决定了,但是怎样运往晋国呢?这倒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从秦国的都城雍(今陕西凤翔县南)到晋国的都城绛(今山西省新绛县北),路途遥远,而且要经过很多崇山峻岭,几万解(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斛为十斗,一斗十五斤)粮食靠人挑马驮,恐怕要一年半载才能运到绛。等粮食运到,晋国的老百姓恐怕早就饿死了。

怎么办?大家都被难住了。就在这时,还是那位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左相百里奚想出了个好主意。他说,几万斛粮食,单靠人挑、马驮、车拉都是不行的,而且在运输当中,人要吃饭,马要喂草料,人畜的消耗都很大,路程又那么远,而晋国的百姓正等着粮食,一天也不能耽误,最好的办法还是用船运。一只木帆船就能装几万斤粮食,最多只要几百只船,一下就能把这几万斛粮食装完。船不够,可以借用民船。雍紧靠渭河,而绛则紧靠汾水,从这里装船后,顺着渭河航行就可到达黄河,再从黄河上溯进入汾水,就可以直达晋都绛,总共也只不过六七百里的航程。这样既省人力,又少消耗,而且所用时间不长,很快能使晋国得到粮食。百里奚这一番话,使秦穆公和大臣们非常信服,表示同意。

没几天,渭河两岸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一袋袋的粮食从仓库里源源不绝地扛了出来,装上停泊在渭河边上的几百条大木船。运粮船队扬帆起航了,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船队,船只连接,一眼望不见首尾。每只船上竖着绣有斗大的黑色“秦”字大旗。

运粮船队借着接连几天的西北大风,顺渭河东下,很快地就到达了渭河和黄河的会合处。到了黄河情况大变,波涛汹涌的黄水滚滚而来,尽管橹、桨、篙都用上了,粮船走得还是很慢。晋国百姓还在挨饿,等着粮食救急来。为了加快行船的速度,他们增加了拉纤的人。纤夫们光着背,顶着呼啸的北风,弯着腰,喊着号子艰难地行进着。舵手则紧握舵杆,眼睛盯着前方,小心谨慎地避开一个又一个的险滩暗礁。急流终于被征服,船队渡过黄河到达了汾水。这时,汾水两岸早已聚集了很多等候粮食的晋国老百姓,当运粮船队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时,都不约而同奔向河边,接过纤索,帮着纤夫拉起纤来,船速一下子快了好多。过不几天,终于把粮食运到了绛城。

晋国的老百姓得得救了,对秦人十分感激,更感谢百里奚的水运主意。他们编了许多歌谣,每当吃饭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呢。

这就是《左传》上所记载的“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日泛舟之役”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我国劳动人民远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就认识了水运的优越性,还有能力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突击性的水上运输,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