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延续了元代的漕运体系,至道咸年间,大运河日益淤塞,加上太平天国奇艺军割据一方,漕运日废。至道光六年(1826年),清廷逐步改漕运为海运,这一重大变迁使得从事漕粮运输的漕夫水手大量失业。为解决生存危机,这些流散人员的漕运帮会为依托,继续扩大其影响,从而发展成为一个队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民间秘密社团。

一、习俗渊源

通过运河运送南漕至京城,始于元代。至清代,沿袭了漕运旧制,并有相应的变化,分江苏、浙江、安徽、湖广,河南诸帮。每帮又按该省的地区分成若干分帮。如江苏帮内部可分为江淮头、兴武头、徐苏帮、仪征帮、淮安头帮、金山帮、凤中帮等,共43个分帮。

在漕运水手中,多半信奉源于明代的罗教,并以其嫡传弟子为教主,后来逐步衍化为漕运帮会,即青帮。漕运青帮创教者翁姓、钱姓、潘姓三位为罗教嫡传弟子,被帮会弟子称为“三祖”。三祖都在杭州建立庵堂,分别称翁庵、钱庵、潘庵。因翁、钱来自密云,潘来自松江,地域差异逐导致三庵分成两派,翁、钱二庵门徒称“老庵”派,潘庵门徒称“新庵”派。自建庙传道以后,香火旺盛,发展迅速,三足庙称为漕运水手聚集之地,并不断增设庵堂。

清政府对罗教的传播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政策,尤其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拆毁了全部庵堂,并处斩、流放三千余人,罗教从而逐步转变成水手行帮会社。

漕运水手皈依罗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漕运水手属于流动人口,每年运送漕粮航行及回空要航行3000多公里,途经钱塘江、长江、洪泽湖等风险之地,随时有生命之忧,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二是运送漕粮是季节性职业,在每年回空期内,漕运往返后水手都有半年的闲余时间,他们只得到票处找临时工作,期间留宿庵堂就解决了基本的食宿生计问题,因而,水手们供奉罗教成为必然。

而漕运水手行帮会社转变为漕运帮会或清帮的关键性事件是漕运改为海运,正是这一根本性转变,使得大量漕运水手失业,他们最终投向安清道友——青帮,也就是说转变为一个民间秘密帮会组织了。

二、入帮礼俗

青帮有严格的香堂堂规及帮会习俗,如帮遮必须经历小香堂和大香堂两个阶段。想入青帮的人先要找介绍人,也就是“引进师”,如果同意,再请以一为熟悉青帮掌故帮规的传道师。引进师确定拜师礼盒日期,入帮者还要向师傅呈递有关祖宗三代详细信息的门生帖和一些“孝敬”的钱。正式的入帮仪式是摆香堂。

入帮者必须先经过小香堂仪式。香堂一般设在朝南厅堂。正中供奉“天地君师亲”排位,及翁、钱、潘三为祖师的排位、门外供小爷排位。并在香案上供新鲜面果三盘及其他祭祀用品。

开香堂收徒时,必须邀请“三老四少”,至少需三帮人参加这个仪式。仪式开始,要进行请祖、悬祖、上烛、上香、上茶,然后再拜见各位师傅,向各班辈分最高者行三拜九叩大礼。只有得到师傅一致的认可,才准许其上大香堂,有一人阻拦亦不行。

小香堂,只是“半个门里人”,师傅要经过三年严格考核,在合乎条件的情况下,再报请开设大香堂。大香堂的规模再大,也更为隆重。

届时,大香堂正中摆放天地君亲师排位及十三祖排位,旁边左为护法清风,右为护法明月,中间置小爷排位。案上置放新鲜面果及其他祭祀用品。旁边置放《道德经》《心经》《金刚经》《北斗经》《圣谕广训》及历代家谱、运河全图,还要派掌堂、执堂、行当等人员。

入帮的仪式,须先按尊卑站在各自行列,并净面漱口。先由掌堂者倡言止静,接着有办行当者讨慈悲。讨慈悲就是当堂询问“三老四少”是否同意某人入门,这其实是一个形式,因为在开大香堂之前就已经问好的。讨慈悲之后便是隆重的“请祖、迎祖、悬祖”仪式。要依次对十几位祖师进行该项仪式。

青帮帮规并非提倡在组织内部实行平等的经济关系和人际关系,帮会成员相互帮助,相反,倡导的是一种上下等级观念,亦即森严的封建家长制统治。这种特色可以通过史料得以印证。道光二十五年(1825年)七月二十四日,江苏巡抚陶澍给军机处递了一份奏折,对青帮的发展及教主的特权有清晰的记载:“各帮粮船、舵工,水手各立教门,多收门徒,结为死党。一切听任其教主指使。烧炙、戴耳、隔筋,毫无忌惮,危害甚殊。”可见,教主的特权。从其他材料中,亦可得知老官、师傅对徒弟及其他一般地位低下的弟子,有生杀予夺之大权,这是其他宗教所没有的,所以青帮的秘密帮会的性质就很明显了。

三、家礼问答

家礼问答,是青帮会员相互识别及认同的一种方式,也是其内部的隐语暗号。青帮的隐语暗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言;二是动作。家礼问答是一种语言隐语,通过问答的方式来确定对方的身份,它具有隐秘性,也就是说可以保护提问人。按青帮规定,在各城镇,特别是沿杭州至大沽口之间的大运河两岸的城镇,都设立茶馆酒店作为青帮码头的联络点。因而在大运河沿岸的酒店茶馆都可以听酒店茶馆常常可以听到家礼问答的相对的相关对话。

家礼问答的内容,是关于漕运、漕帮、运河及青帮历史渊源方面知识的问答,内容很丰富,相关的问题及回答可达到两百多例。这种隐语暗号又叫“海底”、“金不换”及“衫仔”,是典型的秘密联络信号。目的在于让别人听不懂,以隐秘自己的身份。家礼问答十分重要,它是帮内人身份认同的标准,只有掌握了这套暗语,才会得到帮内人的认可,否则,即使相遇也难以相互认识、相互引荐及相互帮助,甚至还有遭到对当年加害的危险。因而记熟常规的问答暗号十分重要,据文献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青帮首领徐宝山给帮内弟子每人一张手写有问答的纸票,并亲自监视熟记三日,等记熟后即令焚烧灭迹。

家礼问答,是青帮最重要的绝对秘密的暗号,也是青帮成员互相联系的暗号。如果来人能对答上,便会认同为自己人,以礼相待,并得到免费食宿招待三天及去下一个码头的路费。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青帮成员在困难时跑码头混饭的重要法宝。双方盘问对答时,要依据一定的格式进行。

有一种隐语暗号通过动作来进行。因此,帮中人到外地,要联络接头,就要先进入茶馆、酒店,摆出帮规的动作,讲出帮内的行话。入座以后,招呼堂倌,泡盖碗青茶。这就表示要找青帮道友。堂倌如系本码头负责人,便要认真关注来客的一切动作和语言,以作出应对,进行身份辨认。

当堂倌假定来客为帮中人时,立刻泡来一盖碗绿茶送给客人,客人随即将碗盖取下,盖顶朝外,盖底朝里,并放在茶碗左边。这时堂倌再送来一双筷子,竖放在茶碗右边,客人应随即将筷子横放在茶碗前面。

动作的隐语暗号只是家礼问答的辅助手段,通过来客的这些动作演示,堂倌大致认同为帮内人,但是真正确认身份还要进行详细的问答,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家礼问答了。

(本文根据《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船》综合编辑整理而成)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