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船舵,舵杆多固定在舵面的一侧,舵杆与重心有一定距离,转动时力矩较大。费力且不灵活。宋代以后,中国人发明了平衡舵,即将舵杆固定在舵面重心所在的垂线上,可以缩短舵压力中心与舵轴的距,减少转舵力矩,转动的灵活度大大增加。

从出土宋船可以看出当时平衡舵的大小及结构。1978年,在天津市静海县元蒙村古运河旧道发现了北宋末年木船。该船方头、齐尾、平底,长14.62米,最大宽4.05米。船尾设平衡舵,舵杆粗糙,只是一根修整过的树干,残高2.19米。舵扇总面积为2.223平方米。舵杆安插在舵扇后半部。次舵叶的形状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船舵非常相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此时平衡舵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这种平衡舵能够缩小舵扇的摆动力矩,可使转舵较为省力,对控制船只航向有较好的效果。

静海宋船的平衡舵,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得最早的平衡舵。欧洲直到18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平衡舵。平衡舵的这项重要技术即使在今天的船舶设计中仍然不失其意义。

本文根据《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船》一书综合整理而成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