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茵已担任大副超过两年,期望能于两年后成为公司首位女船长 大公报图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同样是驾驶航班离港出外,不过就与可以翱翔天际的机师大异其趣。船长总予人感觉沉闷刻板,因此较少人愿意入行,导致青黄不接。但仍有年轻人愿意由见习船员从低层逐渐做起,每日出海来回香港至澳门,望着浩瀚大海寻找满足感。“八十后”、今年二十六岁的何慧茵(Katy),除了是少数年轻人加入渡轮业界外,更是少有的女性“准船长”,未来更有机会接棒升职为船长。

  加入新渡轮(澳门)至今逾七年的Katy,现时已担任港澳线大副超过两年,职责等于船长的第一助手,协助船长安全航行,包括监察渡轮上的导航和雷达设备,并需负责船上的行政工作,若船上发生任何突发事情,船员需于第一时间向大副报告,再由大副汇报船长。

  Katy于2001年报读海事训练学院的“海事科技课程”,并于2003年毕业,同年九月加入新渡轮(澳门),任职见习甲板高级船员,2006年升职为夜航员,并于2008年获擢升为大副。她表示,由于性格喜欢较特别的事情,因此当年毅然选择海事课程就读,“未就读前,自己以往未曾接触任何航海方面的知识,不过当接触过后,觉得比想象中有趣。”

  现时新渡轮(澳门)有两位女船员,除Katy任职大副外,另一位任职夜航员。Katy表示,虽然普遍认为男性任职船员会较女性具有优势,但女性亦能发挥所长,“例如女性给人感觉较细心、平和,因此在处理客人问题方面,相对会更有优势。”

  忆述七年最难忘的事

  入行七年至今,Katy忆述最难忘的事情,是她在任职夜航员期间,有一次前往澳门的渡轮在刚驶出十五分钟后,有乘客突然表示其手抱的婴儿身体不适,需要入院诊治,她当时一方面需向船上大副汇报,亦需在场协助乘客,幸而当时有医护人员在场,经简单治理后确定婴儿需送往医院,因此船长决定回航驶回本港,并向其它受影响乘客安排下一班船程。她说,经过今次事件后,令她学习到更多应变突发难题的技巧。她认为,工作具有一定挑战性,亦更确定她任职这行的决心。

  港澳线渡轮的船员分为“日航更”和“夜航更”,需要轮班工作,有时船员更需要在澳门过夜,翌日早上在澳门开工。Katy表示,任职至今没有固定的航班,视乎编排而定,“例如日航更返两日放一日,每日返十一小时;夜航更返三日放两日,每日返八小时。”虽然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望着大海,不过Katy已从中找寻到满足感。“每个航程都有不同的变化,例如天气、路线等,每一次都是新的尝试。”她期望能于最快两年后,正式升职为船长,届时将会为新渡轮(澳门)的首位女船长。

  “行船”人才青黄不接

  新渡轮企业传讯经理周淑敏表示,申请见习甲板高级船员的人士,需先获得海事训练学院出海前训练证书,或拥有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海事科技高级文凭,入职后公司会再提供一系列培训,现时新渡轮(澳门)是业界少数有女性船员的公司。

  香港航业海员合并工会会务主任李国强表示,业界青黄不接情况愈趋严重,保守估计业内有七成船员都是五十岁以上人士,未来将出现极大的断层问题。他说,由于传统对船员的印象,都停留于需飘洋过海、粗重工作等负面形象,因此难以吸引年轻人;加上培训一名合资格的船长和船员需时,不少公司宁愿挖角请人,都不愿意培训新人,造成恶性循环。他建议政府应加大力度,投放更多资源作培训,并相信随着有女性未来任职船长或大副等职位,可有助改善业内形象。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