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租金304万元 温州国际海员俱乐部将成养老机构

日前,温州国际海员俱乐部举行9年租赁权第三次拍卖会,一年租金起拍价为290.7万元,最终以304万元成交。竞拍成功的叶先生说,国际海员俱乐部是温州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计划重新装修打造成高档康复疗养机构。

位于市区海坛山的国际海员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闹中取静,绿荫环抱,江心屿、沿江景观带风光尽收眼底。

60后、70后市民眼中的神秘建筑

“这里原来是接待外国人的地方,很高档的,一般人很少来。”在海坛山散步的王老伯说。在60后、70后的市民眼中它确是一个高大上的神秘建筑,那是温州最早的涉外单位之一,主要负责接待来温的国际货轮的外籍海员。

而今年62岁的陈志岳老人,已在俱乐部工作30余年,担任过驾驶员、办公室主任、俱乐部主任等职务。1979年,他从部队退伍转业到俱乐部担任驾驶员,开着一辆天津产面包车,负责接送外籍海员。

“涉外工作人员的选拔非常严格,俱乐部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和社会调查。16名工作人员里14人是党员。”陈老伯说,当时俱乐部的接待配置也是最高规格的,总共配有3辆车,其中有上海轿车和吉普车,这在当时可是很牛气的。温州那时没几辆车,连市长还骑自行车上下班。

当时来温的外轮多是万吨以下的轮船,主要停泊在麻行码头、白楼下码头,以日轮为主,多数是运来水泥、化肥等,运走温州的水产品。船上的外籍船员上岸需要边防、海关、外办等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接到接待通知后,陈老伯以及接待人员、公安人员共3人前往码头接人。上岸的海员少则六七人、多则二十多人。一周大约要接待三四艘外轮,外轮每次大约停靠两三天。

俱乐部海坛山新址按宾馆配置,设施一应俱全。“俱乐部开放时间为下午1点到晚上10点,每次白天我去把海员接过来,晚上12点前一定要把人送回船上,一般不允许他们在岸上过夜。”陈志岳说,只有遇到轮船报废、出售给中国或船员生病等特殊情况才允许他们在俱乐部住宿。资料显示,1976年至1992年的16年间,俱乐部接待最多的外籍船员来自日本,其次为菲律宾、韩国。

除了海员,这里还接待过两位中央领导。 1984年4月,温州被确定为中国沿海14个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温州海员俱乐部与这历史性的时刻有着极大渊源。中央领导谷牧、张劲夫都曾为此来温,而他们当年下榻的酒店就是俱乐部。

电视剧《喂,菲亚特》曾在海员俱乐部取景

1993年,由浙江省电视剧制作中心、温州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拍摄的电视剧《喂,菲亚特》在俱乐部取景拍摄,由陈宝国等知名演员主演,讲述温州小伙开菲亚特出租车创业的故事。

该剧编剧、温籍剧作家张思聪告诉记者:“海员俱乐部是当时温州比较高档、又有温州特色的酒店,依山傍江、山上的清幽环境也非常适合电视剧拍摄,剧中涉及酒店的镜头多是在这里拍摄的。”

“当时在海员俱乐部大概拍摄了一周时间,户外、餐厅、舞厅、客房这些酒店场景都有涉及。”曾出演该剧女二号“辛玉珠”一角的温州电视台主持人池彬彬说,当时她才17岁。

此次竞拍成功的叶先生表示,他曾来俱乐部跳过舞。“俱乐部一般人不允许进来,我是亲戚带我来的,1986年我才十几岁,被里面的豪华惊呆了,当时大家跳的多是交谊舞。”

“1980年代中旬,俱乐部二楼舞厅可容纳100多人,晚上营业。起初是录音机播放音乐,有跳迪斯科也有跳交谊舞,后来还请来专门的乐队、歌手伴唱。起初门票2元一张,后来涨到5元,但经常被炒到七八元。”陈老伯回忆。

1991年9月俱乐部实行体制改革,对社会开放称“海鸥饭店”,但涉外工作中仍称“国际海员俱乐部”。1985年至1993年是俱乐部的黄金时代,1993年往后,温州崛起不少宾馆饭店,而俱乐部又因为设施陈旧经营每况愈下。1996年重新装修,完成后由一员工承包开设了“海员大酒店”,后又于2006年对外出租。今年租约到期,租赁权重新拍卖出让,共拍卖3次,前两次均流标。

延伸阅读

1957年2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温州为准许外国籍船舶进出的18个沿海港口之一,温州因此成为当时我省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1964年,温州港等沿海17个港口被批准对日轮开放,第一艘满载化肥的日轮“东宫丸”直抵温州,温州开始真正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

1964年4月,为了配合温州港对外开放的需要,温州成立了对外贸易局、外事办、海关、外轮代理公司等11家涉外单位,温州国际海员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临时的接待场所设在温州华侨饭店四楼。1971年10月又迁址至市工商联大院与外轮供应公司合用办公。1973年,经全国总工会批准,在市区风景点海坦山新建温州国际海员俱乐部,总投资117.1万元,占地面积12029平方米,建筑面积5570平方米。但是直到1982年才正式建成投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