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这是宁波的城市口号。一直以来,宁波都是一个依靠港口驱动经济的城市,“港口兴则城兴,港口衰则城衰”成为了长久以来的共识。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全球海运业处于低迷徘徊阶段,传统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被打破,宁波经济发展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宁波都市圈”概念,力争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形成长江经济龙头龙眼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去年8月,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落户宁波。去年9月,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代市长唐一军在2016宁波人才科技周暨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宁波)论坛上透露了中央对宁波的战略定位:要与杭州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为全局做出更大的贡献。

纵观中央和浙江省委对宁波的区位规划,宁波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渐明朗: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同时以宁波舟山港为依托,建设港口经济圈,切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港口经济圈与宁波都市圈互动融合发展,在未来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港口名城。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 港城互动促甬城发展

宁波舟山港是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长江经济带”的南翼龙眼,2016年1至11月份,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居全球前六大集装箱港口首位,年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升至全球第四。

拥有得天独厚港口资源的宁波舟山港已经成为国际枢纽港,对内可通过多式联运直接覆盖长江经济带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可直接面向东亚、东盟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

近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了《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14—2030年)》。规划中提到,全港将逐步形成“一港四核”空间格局,引导港口向四个核心区集中发展,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临港产业、保税贸易、战略储备、旅游客运等功能。在未来逐步建成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航运服务基地、大宗商品储备交易加工基地和港口运营集团。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宁波舟山港如何借助“中国制造2025”这一东风,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与服务业,与高科技制造业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港城互动良性发展,打造发展动能强、城市极核力强、高端要素配置能力强的港口名城,这是宁波未来努力的方向。

借“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东风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2015年,宁波实现工业总产值167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757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制造业已成为支撑宁波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更是宁波借机借势借力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会。

“‘中国制造2025’试点事关发展全局和宁波未来。”这是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代市长唐一军在2月9日召开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进会上发表的讲话,其中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今年起,宁波将举全市之力,聚焦“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力求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和突破,抓住这次重大历史机遇,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发展,助推宁波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据媒体报道,三年内,宁波市本级将统筹百余亿元支持“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将会有更多一系列含金量、契合度极高的支持政策出台,扶持本地制造企业,吸引优秀企业投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宁波以单纯靠港口发展经济的模式将被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打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元素结合,宁波制造业将逐步接轨世界迈入“工业4.0”时代,由传统的“中国制造”逐步向“中国智造”转变。在智能制造、智能港航、智能城市三大重点的带动下,宁波的经济发展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飞跃。

随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一批高能级国家改革试点纷纷落户宁波,宁波目前正在打造的将是一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以及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地位凸显的港口名城,一座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港口名城,一座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全球影响力的港口名城。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