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8日是第五个世界海洋日,五年前的今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致辞时说道:“人类活动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价,个人和团体都有义务保护海洋环境,认真管理海洋资源。”地球蔚蓝的海洋上每时每刻都有忙碌的商船来往航行,商品贸易的交流,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都依赖着航运业的蓬勃生机。但商业在不断前行的同时,也产生了关于人类社会最基本命题的思考— 生存环境。

IMO国际海事组织针对船舶气体排放标准及排放控制区(ECA)等方面对船舶航行的燃油排气污染问题进行了控制和指导,而传统燃油替代品市场也正如日中天。减少气体排放污染是降低航运对环境破坏的最直接也最关键的一步,然而商船运营对海洋的威胁,不仅仅如此。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今年的世界海洋日做了一项关于船舶事故高发区域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南海、东印度、地中海东部、黑海、北海及不列颠群岛是全球海域内商船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这些区域中覆盖了许多海洋生物群集和存在珍稀物种的区域,船舶的事故频发,使得这些地方的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例如,中国南海和东印度附近,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所围成的三角形水域被称作是“珊瑚礁三角区(Coral Triangle)”,这一水域中生存着世界上75%的珊瑚礁,以及约1223个品种的鱼类。船舶倾覆、沉没和溢油等事故对这些物种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地区事故高发的原因,不仅有水域航行条件的限制,也有很多人为因素。如中国南海水域位列海难高发区之首,因为这些地方有大部分渔船以及不定期货船航行,船型老旧,船龄较大,并且多悬挂不受监管的方便旗。

除此之外,船体涂料和船舶压载水也对保护海洋生物环境制造了挑战。早在1973年,IMO就提出过船舶压载水问题,随后在2004年2月,IMO在伦敦举行的压载水管理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和沉淀物管理国际公约》,要求船舶达到压载水处理的生物和卫生标准。曾有测算结果称,平均每立方米压载水含有的浮游动植物超过1亿个。这种通过压载水或船体吸附等方式造成的物种入侵很难被及时发现,而一旦发生大规模严重入侵,当地生态系统将面临灭顶之灾,有时甚至会引起人类疾病的爆发。另一方面,吸附船体的海洋生物,会大大降低船舶的航行速度,从而增加运营成本,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船体需要涂料来防止锈蚀及生物吸附。这一做法的结果是,船体涂料的化学成分含有不可避免的毒性,对海洋生物再次造成威胁。传统的涂料含有锡和铜等有毒物质(如三丁基锡),在海水中不易被分解,甚至会导致海洋生物发生性别变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禁用。

关注海洋、保护海洋需要各行各业的努力。全球商船的船队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在疲软的现存市场条件下,老龄船比例大大增加,方便旗国家的法规及监管力度层次不齐。而航运企业越来越热衷建造超大船,这对船舶技术和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另外,全球气候变化使风向、洋流转变,并引起更多极端天气的出现,这些都是航运人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并且这一思考不仅仅需要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更是为了共同保护碧海蓝天。援引美国环境组织塞拉俱乐部前执行董事David Brower所言,“There is no business to be done on a dead planet.”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