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正在成为左右各行各业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的无形之手,先行者已通过这只手确立或扭转了市场地位,古老的航运业也不例外。

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大数据、3D打印等先进技术正在改变世界。说到大数据,美国已经视其为“未来的石油”,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大数据产业规模将会超过8000亿元,占全球产业总量的比例达到20%,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的数据中心。由于数据仓库、商业智能、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面向海量数据分析技术的商业价值已在国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大数据正在成为左右各行各业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的无形之手,先行者已通过这只手确立或扭转了市场地位,古老的航运业也不例外。

航运大数据从哪儿来?

今天,国际贸易和物流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一方面,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大量的交易信息通过网络源源不断地产生;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分布在物流和交通各个环节的传感器也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大量的数据。政府和企业掌握了比过去更多的数据,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手段来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

所谓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技术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是一种人们对大体量、多样化、价值化、时效性多维数据的一种概括,同时也是人们对从数据到信息的采集、存储、融合、分析、可视化的流程和技术的概括。而如何获得有蕴含在大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要采集到有价值的大数据,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是让数据的产生和采集同时发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航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徐凯认为,数据的采集要尽量贴近于数据发生的过程。实现手段有两种:一种就是让机器替代人去采集数据。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分布在港口、码头的传感器、摄像头等信息化设备来实现自动数据采集,比如集装箱和货物托盘可添加传感器和电子标签升级为智能化的集装箱或托盘,从而在运输过程中监控货物的运输情况,实现包括温度、压力、震动、湿度等一系列的监控,典型的如冷藏箱可以监控冷藏的温度等,通过传感器能够在运输关键节点上采集到丰富的数据。另一种就是让数据在电子商务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也就是说将港航业的业务流程甚至交易过程搬到网络中线上完成,比如合同的签订、发提单、支付运费等都通过线上平台实现,那么,在业务发生的同时数据也就产生了。因此,大数据的采集只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物联网,另一个就是通过电子商务。这两种方式才能真正采集到适合我们分析的高质量的大数据。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互联网+”和大数据有着天然的联系。此外,航运的产业链有很多环节,在数据采集和衔接方面需要产业链上的各相关方建立一种信息共享机制。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环节是做不了大数据的,只有各环节联合起来,多种不同维度的数据融合起来,实现数据共享才能做到。这种共享一定是要以双赢为前提,如果共享的后果是使其中一方的利益受到了损失,那就不能构成可持续的共享机制。每一方都要在共享机制中获利,这才是建立共享机制的核心所在。

采集到数据后,接着就是对数据进行加工清洗。徐凯表示,如果数据是第一手的、干净无污染的,这种数据的可靠性是比较高的,但是现实中,我们得到的数据往往都有一个中间过渡环节,那么就还需要一系列的数据清洗,这个过程可能会用到一些技术手段,但是任何一种手段都不及我们把多方面的信息汇总起来从多维度、多粒度来进行判断有效。在数据分析方面,大数据首先需要颗粒度足够细的第一手数据,而不是经过加工处理的简单统计指标量,大数据需要在掌握这些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做全样本分析。目前,航运业内唯一完全由物联网产生的全样本数据就是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正是因为这个数据的发布初衷是由世界海事组织发起的航海安全公约,没有任何商业性质,因此才得以在业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有了这个数据,我们就能知道全球所有船舶航行情况的动态,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挖,得到对港航业务有价值的信息。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