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铁路、公路、管道运输突飞猛进,远洋航运起色突出,但内河水运却依然在历史的低点徘徊。汾河、渭河已经丧失了运河功能,黄河断流干涸,曾经的鸿沟早已消失不见,京杭大运河也已经荒废半数河段。黄金水道长江水系也面临,上游水运不通,中游航能力差、下游水运潜力无法完全发挥的问题。在古代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的水路航运,目前处境十分尴尬。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建国后一段时间水运全面衰落和今天内河航运的窘境呢?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由于计划经济的弊病,造成水运全面衰落。

1,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全面代替市场经济,全国性的商业活动衰落。内河水运需求锐减,内河航运慢慢陷入停滞。

2,新中国成立初期,列强对中国沿海的封锁,远洋贸易,现代造船工业极端落后。海运需求锐减。海运事业萎缩。

3,新中国初期,计划经济重心在缺乏水运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陆路交通发达,水运自然逐渐处于次要地位。

4,新中国初期,面对列强战争威胁,长时间的进行了备战、备荒,限制了许多地区的区水运发展,期影响了水运进步。

5,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苏联经济模式全面影响中国,此时火车、公路、管道效益高于落后的水运系统。由此,中国水运事业自然一落千丈。

二,改革开放之后,主要因为政府短视,造成内河水运继续衰落。

1,经济重心转移到沿海地区,对内河水运要求减少。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崛起,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三架马车主力之一,内地工业却相对衰落,沿海地区的海运和对外贸易吸引了大部分的目光,内河航运价值却被忽视。

2,汇率和物价因素,内河水运大宗商品物流成本优势无法体现出现。

改革开房之后,物价水平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中国制造业成本极低,而水运的时效性远远没有公路、铁路搞,水运大宗商品物流成本优势无法体现出现。加之造桥、造船技术落后,内河水运自然被长期忽视,从而愈加落后。

3,政府短视,缺乏内河水运投资,形成历史欠账。

例如:“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全社会内河水运投资仅仅约为1000亿元,这还不足全社会交通建设投资的2%,相比于公路和铁路每年上千亿乃至万亿的投资规模,可谓微不足道。由于政府长期不重视内河水运,缺乏现代化交通运输概念,内河水运方面长期缺乏投资,形成历史欠账。

4,缺乏统一管理,各地政府自行其是。

内河水运是一种系统性很强的交通方式,需要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规划,各地政府项目自行其是难以协调,造成规划不同步,内河水运事业难以发展。

5,政府盲目推崇铁路、公路运输,盲目推崇水利灌溉、发电功能,漠视运河功能,缺乏长远规划,积重难返。

政府盲目推崇铁路、公路运输,铁路00桥、公路桥过低,过矮。水电站规划建设时,漠视运河交通保护,部分水库、水闸桥梁设计时,片面强防洪、发电、灌溉、运输效益,根本没有规划水利运输功能,缺乏对水运预留空间。由此,一座桥、一个水闸、一座大坝毁了一个航道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阻碍船只通行。

如:珠江干流上游水电站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水运通航,造成船只阻塞在岩滩、龙滩等水坝跟前无法通向上游,形成航道梗塞。

如:黄河干流三门峡、万家寨、青铜峡等等水利大坝,全部未设计通航功能。不仅上游没有考虑通航设施,连中游三门峡都未考虑水运通航。

三,自然条件影响,加剧内河水运衰落。

1,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严重,航道淤积。

建国以来,由于不合理开发,大量经济活动围湖造田,盲目开垦湖泊、河道,导致水域面积锐减,曾经的千湖之省湖北,水域锐减50%以上,严重削弱了河流运输功能。加上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严重淤积了湖泊河流,加上缺乏疏通,河道淤积成陆地。

2,用水量剧增,水量减少。

在北方,更为严重的是用水量剧增,水域减少,河流断绝。以河北为例,目前几乎整个河北平原河流都成为季节河流,曾经可以行船到河北腹地的天津港,河流水运功能几乎彻底消失,内河航运几乎完全瘫痪,曾经靠着河北平原河流运输发展起来的天津港,内河航运几近全废,如今只能当做海港使用。

综合来看,首席国士认为:未来10~20年内,中国有必要需要建立统一的全国河道、运河管理机构;对内河航道进行标准化、网络化;对内河水运港口建设、船舶制造、工业区设施进行标准化。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