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发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上海将不断完善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初步形成外高桥、洋山—临港、北外滩、陆家嘴洋泾、吴淞口、虹桥、浦东机场周边等航运服务集聚区。业内人士认为,《计划》中提出的完善现代航运服务目标如果能按期全部实现,将大大提升长江航运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并为长江内陆地区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长期以来,长江航运服务业主要停留在基础服务部分,如船舶代理、货物装卸、引航、拖带、修理、检验、燃料、润料等等。而高端服务如船舶融资、船舶保险、海事仲裁、市场信息、航运衍生品交易、船舶经纪、船舶管理、专业培训、创新研发等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步入新时代,长江航运高端服务业的建设仍需多重破局。

各地探索转型发展新模式

一直以来,长江沿线各地都意识到航运高端服务是其建设航运中心的短板,并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地区的发展模式,比如长江干线上的重庆、武汉、上海三市在航运高端服务业建设的侧重点就不尽相同。

重庆主要抓航运金融和互联网航运高端服务方面,而且已有所突破:

当前,重庆上游航运中心已开展航运金融和货物交易综合服务,建设了航运货运交易信息系统,引进航运公司、船代、货代、理货、港口物流等航运市场主体和金融、保险、海事仲裁、行业协会等社会服务机构,开展金融结算、信用评估、担保等航运货物交易综合服务。

此外,重庆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在金融保险服务方面亦有所突破,该市2016年4月成立了内河首家船东互助保险协会。该协会得到了世界最大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的支持,面向内河船东推出首个完整的船东保赔险,涉及25个责任范围,弥补了商业保险过去未覆盖的风险点。数据显示,2017年该协会累计承保221笔水险业务,承担风险约23.74亿元、35.54万总吨,业务总量同比去年增长100%。

2016年年底,重庆航运交易所(以下简称“重庆航交所”)创办了聚航网,该平台整合油企资源与航运用户,以B2B模式向航运企业、燃油销售企业提供成品油在线交易服务。截至2018年5月,聚航网注册备案企业108家,完成燃油交易共计3200余笔,交易额4.35亿元。重庆航交所还利用聚航网率先推出利息低、信用贷、放款快的融资产品“航运通”,向满足要求的航运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据重庆航交所总裁党志胜介绍,重庆今年将启动航交所信息化二期建设,通过“互联网+”,努力创新交易产品,促进传统航运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同时,重庆航交所还将以拓展交易产品为突破口,实现航运交易在线支付、结算、清算功能。

武汉则将发展重点放在了船舶(货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人才等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效:

去年以来,武汉航运高端服务发展取得一定成绩。记者从武汉航运交易所(以下简称“武汉航交所”)获悉,2017年该所成交船舶76艘,是2016年全年成交量的2.5倍,实现交易额5.34亿元;同时,首次实现6笔船舶技术、船用产品和新船购建进场交易,船舶交易规模再上新台阶。

2017年8月,全国首家支持全流程线上操作的航运交易平台——武汉航交所综合物流信息平台上线,航运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电子合同签约、支付、结算、保险全部实现线上操作。通过该平台,武汉航交所专门提供在线融资、担保、支付、结算、保险、理财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并谋划推出“船东贷”“加油宝”“运费宝”等系列金融产品。

武汉航交所已在湖北省内建成5个海员招募基地,并逐步推进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外基地扩建;与武汉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12家培训机构和北京华洋海事等15家用工及船员派遣机构合作,打通船员就业渠道。去年以来,会同联盟单位受理咨询近5千人次,累计报名2千余人,初步形成一条龙航运人才服务体系。

上海不断拓宽高端航运服务领域的范围,目前,完整的航运保险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

记者了解到,上海航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航交所”)主要开设航运金融、航运信息等高端航运服务板块。此外,上海港航运服务集聚区布局进一步优化,外高桥、洋山—临港、北外滩、陆家嘴—洋泾、吴淞口、虹桥、浦东机场周边等七大航运服务集聚区基本形成。航运要素集聚明显加快,近1700家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经营单位在上海从事经营活动,一批国际性、国家级航运功能性机构先后入驻上海。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港航EDI中心平台实现与海关、海事等单位互联互通,平台服务覆盖的船公司、船代用户占市场总量的90%以上;上海航交所“航运指数”系列产品不断丰富,“一带一路”航贸指数、远东干散货指数、中国沿海成品油运价指数先后发布。中远海运集团、中国船东协会、上海国际海事亚洲技术合作中心先后落户上海,国内首家航运自保公司获准开业。2017年,上海保险业为船舶和货运险提供风险保障9万亿元,基本形成了“经营机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完整航运保险产业链。

同时,依托自贸实验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开放创新。航运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进一步放宽,已有多家外商独资、合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启运港退税政策等制度创新往纵深推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正式上线,口岸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大大提升。

待解决的问题仍不少

虽然各地积极转型带来不少成效,但与国外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异,长江航运服务特别是高端服务水平与沿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与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要求仍不匹配。长江航务管理局专家委员会专家陆望程指出,这既有长江港口自身的主观原因,诸如理念、模式、人才、方法方面的问题,也有地理位置、腹地特点、自然条件方面的客观制约,还有政策引导、行政干预、政府推动等方面的影响,它们都对航运服务实现转型升级产生了协同共振的影响。

“长江航运服务体系目前尚不完善。”陆望程说,“长江沿线港口航运主业主要集中在船舶、货物等基础运输方面,其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弱。而在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保险、融资和海事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业领域,由于技术与信息的限制,导致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而长江沿线高端航运市场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各航运企业之间由于企业规模有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恶劣竞争,造成航运服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航运服务质量水平。”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认为,目前长江高端航运服务业并未充分发育,这源于近10年以来,长江上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纷纷在建设航运中心或航运物流中心的同时,相关航运要素没有充分集聚,进而相关服务也并未做好。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杨家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长江高端航运服务业还处于低度均衡状态,即航运对高端服务业如海上保险、航运金融等缺乏需求,而高端服务也不能为加快航运发展提供各种更为系统、高效的服务。以武汉地区为例,航运金融发展总体上仍滞后。目前拥有各类金融化构188家,其中总部设在武汉的有16家。但仅有浦发、民生、工商等银行开办了船舶抵押业务,船舶融资租赁、海运信托计划、船舶产业基金、运费衍生品等新兴航运金融产品发展缓慢。就算是发展较好的上海,也存在现代航运服务关键要素的集聚程度不高,业务规模不大,航运服务产品同质性较强、创新能力不足,向外辐射能力有限等诸多问题。”

开放创新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长江航运高端服务来说,不断扩大开放、完善创新,从转型升级沿线港航企业、建立健全航运服务集聚区、完善创新服务业内容与范围等几方面入手,是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长江沿线多数港航企业在发展高端航运服务时与成熟的港航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发展长江高端航运服务时应对沿线港航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

杨家其说:“港航企业应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构建国际化产业布局和服务网络,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港航交流与合作。加强港口与区域内产业互动,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积极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和推动落实港航业供给侧改革,优化港口、船队、航运服务等市场结构,提高航运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

针对长江沿线各航运中心,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航运服务集聚区,优化长江沿线各航运中心的航运服务集聚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提升服务能级,形成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航运服务示范区。

杨家其认为,如对上海航运中心,可发挥外高桥、洋山—临港航运服务集聚区“港、区、园”联动优势,以先进装备制造业、跨境电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增强临港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集聚和联动效应。进一步强化北外滩、陆家嘴—洋泾航运服务集聚区的航运服务总部特色和高端航运服务特色,积极吸引大型航运企业总部落户上海,加强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航运咨询等业态集聚,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对外辐射能力。对武汉航运中心,可重点建设江夏、汉南港区汽车滚装码头,推动江海直达汽车滚装运输船型研究,将武汉打造成为全国商品汽车运输中转、分拨配送物流中心。

长江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到今天,完善并创新其服务内容、范围和模式到什么程度是决定今后发展高度的关键。谢燮建议,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利用新技术,创新新模式,以航运电商或者航运物流平台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形成新的解决方案,完成航运服务多种功能的集成,进而实现一定程度的长江航运服务市场的集约化发展。

陆望程则表示,长江干线航运中心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物流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推进航运中心信息化改造、智能化升级,促进航运中心透明、高效发展,并改造传统物流供应链,全方位提升航运服务水平。

诚然,长江航运高端服务的发展之路仍很漫长,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来源:中国水运报作者:陆民敏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