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宣布,上海海事大学从全球43个竞标机构中胜出,正式成为其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MTCC Asia)的主办单位。

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落户上海,是全球海事最高立法机构和国际海事社会对中国航运业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的一致肯定,对上海20余年来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港口航运等方面形成的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

香港理工大学物流及航运学系罗梅丰博士对《中国船检》表示:“上海海事和大连海事两所大学在亚洲海事教育上都是居领先地位的。这次IMO选择将MTCC Asia落户中国,我认为我们应首先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所有的影响力将会水到渠成。”

IMO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落户中国意义非凡

IMO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MTCC ASIA

在全球五大洲建设区域性海事技术合作中心(MTCC),是IMO近30年来主导的最具雄心的计划。MTCC Asia是中国和亚洲第一个得到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授权设立、代表其处理有关国际海事事务的功能性机构,是在国际海事组织指导下开展海事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和国际合作的国际平台。

未来几年,MTCC将在IMO的管理和支持下,主要对船舶防污染的管理和技术进行研究,搭建全球船舶污染大气信息沟通、数据收集和研究平台,并据此制定船舶防污染、减排、能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MTCC Asia还将在航运/海事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开展技术规范和政策研究,参与国际海事标准和规范建设,培养熟悉国际海事规则和事务的专业化人才,助力全球海事国家海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拓展国际航运和海事合作与交流机制,促进亚洲乃至全球海事国家政府间、行业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海事事务决策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助力我国从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的发展,上海海事大学充分利用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航运氛围和学校雄厚的海事科技实力、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影响力,精心策划,统筹资源,成立了专门从事国际海事事务的专业研究与服务机构——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以“让我们的声音引领国际海事舞台的节奏”为奋斗目标,培养和组织专业的人才队伍,实时跟踪和各种国际公约、法规的发展动态以及国内外海事发展趋势,为我国参与国际海事组织活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决策依据,为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保障水路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提供咨询意见,为国内航运企业安全、有效地营运船队提供法规和信息服务,为教学科研单位提供科研、教学及学科建设方面的参考信息与建议。

IMO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落户中国意义非凡

从海运船队、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海运量和船员队伍等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海运大国。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海运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运业在发展质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还不是一个海运强国。其中,在国际海事公约、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中话语权和主导权比较弱。

IMO作为联合国负责国际海事事务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有172个成员国、65个政府间合作组织和76个非政府间国际合作组织,是国际海事领域的最高立法机构,也是各国政府参与和主导国际海事公约、规则、技术标准的制定,角逐国际航运话语权、主导权的国际最高舞台。

香港船东会助理执行董事冯佳培对《中国船检》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体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航运事务中已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主导着航运界‘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在国际航运标准和规则制定时很少听到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或者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很少能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视和接受。然而,这与中国占世界GDP超过16%的经济地位,及世界最大商船队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国内主要海运院校培养熟悉国际航运游戏规则,今后能在国际航运舞台上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专业人才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谈及未来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工作时,罗博士表示:“在船舶、航海技术的研发方面,了解现状和将来发展趋势,了解区内有关的技术研发部门的最新研究和发展方向,例如节能、减排、自动化程度提高等。在传统航运业的改革方面,现下有很多新的方向可以开展相关研究,例如网上平台的应用、去BROKER化的趋势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法律和管理政策等。”

冯佳培对记者表示:“我国政府和航运界今后应该更加重视推荐和争取国际和地区航运组织的负责人人选,在现行规则体系中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并最终建立自己的航运国际话语体系。此次,上海海事大学成为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的主办单位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