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万家灯火、合家团圆,欢度春节的爆竹声中,他们却在三九严寒的风霜雪雨里,施工挖泥几十万立方米之多,清障爆破消耗炸药数吨,调整恢复航标难以计数,最终保证了2.9米的通航水深。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荆江航道人在长江枯水期的常态。

“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道建设者先后实施界牌、碾子湾等10多个试验性航道整治控导工程,长江中游严重碍航局面得到缓解。2017年4月15日,荆江航道整治这一世界级难题取得突破——全长280.5公里的长江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简称整治工程)竣工,荆江河段航道枯水期维护水深从2.9米提高至3.8米,3000吨级货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可昼夜通航。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长江中游“卡口”不再卡

过去,上起湖北枝城、下迄湖南城陵矶、全长347.2公里的荆江航道,枯水期水深只能维持2.9米,是长江干线出浅水道最多、浅情最为严重的河段,船舶搁浅、阻航等事故频发。

历史罕见浅情,中游航道告急!多少次,这样的新闻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播报,引起全国关注。挖泥船驻守浅滩,上百名航道职工枕戈待旦。1995年2月至3月,长江中游下荆江碾子湾水道发生剧烈冲淤变化,航道频频出浅,前后断航达29天!

上世纪90年代,有长江中游“瓶子口”之称的界牌水道治理开工,拉开了荆江航道治理的序幕。

2001年起,国家投资2亿元,对芦家河、太平口等河段实施应急清淤,缓解重点浅滩碍航问题,历时近3年。

2008年,长江航道局启动了荆江河段系统治理研究工作。

……

近20年来,长江航道建设者先后实施界牌、碾子湾等10多个试验性航道整治控导工程。但由于缺乏系统治理的经验和技术,基本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荆江航道通而不畅。

2013年9月14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的共同推动下,整治工程正式开工,旨在实现设计水位下,航道水深3.5米、航宽150米、弯曲半径1000米的建设目标。2017年4月15日,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枯水期维护水深达3.8米。

制约长江航道通过能力的中游“卡口”不再卡。一项数据显示,整治工程实施后,三峡船闸过闸船舶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工程一期实施前后,即2012年至2015年,3000吨级以下船舶艘数明显下降,4000吨级以上船舶艘数呈现上升趋势,5000吨级以上船舶占比从此前的25.89%增加到35.44%。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

据测算,整治工程20年内可为航运企业和港口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7亿元,减少碳排放320万吨。

“我们主营汽车运输,以前枯水期水深低,船舶常‘吸浅’,船上车辆位移碰撞,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在水深提高了,不用担心‘吸浅’,船走起来更稳、更安全了。”长航武汉物流汽车有限公司总船长何伟描述起整治工程带来的变化,喜上眉梢。

黄金水道更“流金”,也更生态、更绿色了。行走在郁郁葱葱的护坡边,很难发现这是一个整治工程,它更像是一个“生态河岸”。

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副主任熊小元告诉记者,他们坚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重点开展水生、陆生动植物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保施工工艺研究等方向的生态科研工作,共修复陆生、水生环境218万平方米。荆江河段分布的3个国家级保护区内江豚增加15头、麋鹿增加207头,“四大家鱼”产卵场稳定,被评为全国内河航道生态环保示范工程。

创新技术荣获国家级奖2项

“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必须充分兼顾防洪,既要提高航道水深,又不能壅高河段水位,难度大、标准高、要求严,在我国内河航道整治史上前所末有。”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副主任何传金说。

水上,工人们将坡面平整后,铺上黄沙,再铺一层排水垫用来滤水,使用连锁式护坡砖,最后种上草籽,形成生态护坡。水下,进行沉排、抛石,好比在河床上铺一层棉被,可以稳定航槽,让水底下的沙子不乱跑。针对部分施工区域水流紊乱、翻排、撕排等情况,施工单位采取提高排布强度、削矶顺流等综合措施,解决了这些难题。

据了解,整治工程荣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48项,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10项,形成关键技术19项,成熟结构及施工工艺60余项,编撰著作5本。

万里长江烟波浩渺。整治工程为长江干线航道治理发挥了示范效应,对实现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具有重大意义。长江——这条我国境内最长的黄金水道,正持续释放黄金效益,挺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脊梁!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