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险情数同比下降74%、发生事故数同比下降67%……”5月23日,镇江海事局和扬州海事局联合召开工作评估会,晒出了六圩河口联合监管一周年来的“成绩单”。

一年前,镇江、扬州两地海事把单位的一线党员集中起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艇、定人,在六圩河口设立“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形成了攻坚克难强大合力,突破了重点水域联合管控难题。

“未来,海事部门还将继续放大科技信息技术在六圩河口水域安全监管中的深度效应。”镇江海事局局长、党组书记张金宝表示,该局将继续在河口水域推进智慧海事建设,比如将电子抓拍系统功能延伸,逐步实现对超速超载、冒雾航行、违反定线制等违法行为认定、短信通知、违法信息输出等功能。

■ 新联动

化解“第一复杂”水域监管矛盾

近年来,六圩河口年货物通过量逐年递增,随之带来的“成长的烦恼”使得六圩河口水上事故险情频发,镇江、扬州两地海事部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压力与日俱增。

“六圩河口水域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主流在江北的交汇水域,地理位置较为特殊,通航环境复杂,是长江干线著名的事故多发水域,更是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六圩河口海事执法人员汤同明告诉记者,由于六圩河口开口较小,口门两侧岸壁凸显,京杭大运河在此处呈现笔直南北走向,与长江干线成90度垂直交汇;且受回流、运河水流、长江主流汇合影响,该水域呈现无规则流态。

为了有效缓解六圩河口水域安全监管压力,2017年4月,镇江、扬州两地海事部门以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为突破口,成立了镇江、扬州海事局六圩河口联合监管办事处(筹)临时党支部,以党组织作用发挥整合优化相邻海事机构执法资源,建立了“水域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文明共建”的工作新机制。

在新模式下,两地海事从源头入手,从影响六圩河口水上交通安全原因查起,把握不同时期河口水域特点,切实加强有效监管。现场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六圩河口水域联合监管实施一周年以来,两地海事部门先后调派2艘60米级海事趸船、2艘执法艇和8名执法人员进驻六圩河口,实施“错时巡航、弹性出航、交叉巡航、特殊时段巡航”巡航执法新机制。

期间,共开展现场巡查1832次,巡航驻守时间达3700小时以上,出动执法人员2300人次,检查各类船舶2100艘次,发现和纠正各类违法行为1200余起,六圩河口水域的事故多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通航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 探新路

攻克“第一密集”航段航行难题

六圩河口水域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狭小的水域却有九股船流在此交汇。“船舶密度趋近饱和,是长江江苏段的‘第一密集’航段,其事故发生比例占到了长江镇江航段事故总数的2/3。”镇江海事局副局长吴云锦进一步解释,据统计,每天进出六圩河口的船舶约700艘次,“一条龙”船队约20个,长江干线航经六圩河口的船舶日均流量约1600艘次。

如此密集的船流量,如何确保过往船舶船行安全,是对镇江、扬州两地海事水上监管能力的综合检验。

对此,两地海事部门借鉴道路交通规则,在该水域创新实行“环岛式”航行新规则和“红绿灯”管控新模式。“环岛式”航法要求出河口的船舶先上行再择机横越航道,进河口船舶先下行再择机横越航道;“红绿灯”规则按照“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谨慎慢行”的原则,对进出河口的船舶实行分时通行、分类组织、分级管控。

“‘环岛式’航法和‘红绿灯’规则,将六圩河口水域以往9股船流合并为5股,形成了“隐形环岛”缓冲区,减少了高峰期船流叠加交汇,大幅降低了六圩河口水域事故险情发生率。”镇江征润州海事处副处长王宇解释道。

同时,镇江、扬州两地海事部门还充分融入智慧海事科学监管新手段,努力解决六圩河口水域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联合科研机构在六圩河口水域建设了长江干线首个船舶通航管理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AIS,VTS,GPS,CCTV等信号,能够对六圩河口水域形成较完整的三维地图展示,同时集成了“态势分析、大船会遇与告警、大数据融合与结构化处理”等七项应用。

此外,海事部门还率先建成了船舶抓拍系统,能够对进出六圩河口所有船舶航行动态进行智能实时抓拍。据了解,自船舶抓拍系统建成以来,共计抓拍13264条进出河口船舶,开展船舶流量电子统计81847次,每日常态化开展船舶态势分析、大船会遇告警、危化品船舶跟踪。“依靠科技信息技术,我们海事部门减少海巡艇现场巡航驻守3000小时,有效降低执法成本近100万元。”张金宝自豪地说。

精准定位、精确举措大大提高了动态监管的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了六圩河口上、下行船舶各行其道、航道安全高速畅通,从根本上遏制了该水域事故多发态势。据统计,自2017年4月6日至2018年3月31日,六圩河口水域发生船舶险情数同比下降74%、发生事故数同比下降67%。

■ 新精神

积聚“第一艰苦”环境民智民力

六圩河口距离扬州市区约20公里车程,距离镇江市区约28公里车程,河口三面环水,驻守在这里的海事趸船初期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从扬州陆路到六圩河口需要穿行村庄、农田和树林,从镇江水路大约需要20分钟,周边生活配套设施和条件较为艰苦。

镇江、扬州两地海事部门在深入了解六圩河口水域发展历史、深度融合镇扬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六圩河口海事趸船初期“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实际困难,总结提炼出以“责任、坚守、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六圩精神”,在六圩河口水域全力打造“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

建设完成了“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文化展厅,综合运用全息影像、电子沙盘、软膜灯箱等技术手段,集中展示了六圩河口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精神理念和监管成效;

开通了“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微信公众号,以船舶船员需求为导向,提供实时助航信息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六圩精神、输出六圩经验、守护六圩平安,全力打造科学监管服务为民新形象。

镇江、扬州两地海事部门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联合监管”的深度影响力和普遍适用性,持续总结提炼相邻交界水域联合监管机制运行经验,提炼联合监管案例,因地制宜运用到其他相邻交界水域。深化“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文化品牌建设,争当长江干线乃至全国相邻交界水域联合监管示范点。

来源:中国水运报作者:廖琨 葛子懿 刘洋洋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