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南京国际船舶设备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远造船工业公司所属南京中远航修配件厂控股的,国内制造水平最高、产能最大的船用柴油机气阀类产品制造商。7月13日,该公司高性能四冲程柴油机气阀国产化研制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宣告了气阀国产化的又一项成功突破。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四十年柴油机气阀生产历史、千余种产品种类的企业而言,过往历程中每一次填补国内产品空白的研发,事实上都是一次“国产化”的注脚。但之前的每一次,似乎都萦绕着一种“喜忧参半”的情绪––敢说“国产化”,不敢说“市场化”。

技术指标优良、工艺过硬、质量认证完善、市场口碑甚好,可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市场化”之路却依然艰辛。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源于许多航运企业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担心国内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欠缺,阻碍着“国产化”到“市场化”的进程。

不过俗话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2年9月召开的中远集团船舶备件集中采购推进会,以及近年来逐步深入的内部协同步伐,给这个中远基层单位实现“国产化”到“市场化”目标,助力航运企业安全运营、降本增效,带来了渐渐清晰的路线图。

7月13日上午,很多篮球迷还在回味着,前一晚中国女篮在2013年南京溧水四国女篮对抗赛最后一场险胜巴西,最终以三战全胜的战绩获得冠军。

此时,也就在南京溧水,四国女篮队员们行色匆匆间,不经意地也注意到下榻酒店的大堂,正静静地矗立着一块指示牌“高性能四冲程柴油机气阀国产化研制项目验收暨鉴定会––中国厅”。

这一次唱主角的,是一家叫做南京国际船舶设备配件有限公司的中远单位。这一天,他们为国内某航运公司研制的柴油机气阀国产化项目,将接受专家组严苛的验收及鉴定。

7人专家组、10人项目组、23人参会嘉宾,其中多数来自国内主要航运企业及重要相关企业。中远集团安监部,南京国际的上级单位中远造船工业公司,以及中远系统多家二级单位也均派人参加了此次验收鉴定会。

3个小时的议程中,项目组汇报项目背景和研发过程,船方提交装机试验情况报告,6000小时装机运行后检测情况,专家组审议并提问,与会人员自由提问,项目组解答,专家组评审、评价、鉴定……最终,当验收鉴定意见以“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作为结束语宣布时,所有在场的项目组成员和船东代表都面露喜色。

令人信服的“国产化”

作为船用柴油机常用备件,进排气阀、阀座、导套应属“耗材”一类,在几千至上万小时的使用后,要通过吊缸及时检查、及时更换,以保证柴油机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正因这样,气阀类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的前提,必然要有经得起实际工况下长期使用的过硬质量。

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个“瓷器活”。对南京国际来说,乍一看结构简单的气阀产品,要做到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进口原厂件的技术要求,工艺参数甚至优于进口件的结果,就不单单是“敢拼”、“敢闯”可以诠释的了。

我们不能空谈某一种精神,但我们可以相信,每一次历经艰难的成功,背后一定有一种精神在里面发挥着作用。在采访中,记者的感受是,这是一种近乎于新盛海轮“将小事做成精品”理念一般的精品意识贯穿着公司的每个坚实的步伐。

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气阀制造商,南京国际一直致力于气阀类产品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研究,产品在技术、质量上处于国内领先并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仅以此次研制成功的高性能四冲程柴油机气阀为例,制坯、热处理、堆焊、摩擦焊等8道工序,几乎每道工序都有独特之处,也都有特定的考量和钻研在里面。其中的热处理环节,甚至于会根据不同钢厂,乃至同一钢厂不同批次原料中微量元素的细微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热处理工艺上的微调,以达到理想要求。在这个项目中,进排气阀制成品随即抽样后,于2012年初与进口气阀装船进行同缸PK,6000小时后的吊检结论显示,制造工艺与工艺水平与进口件无本质差异,产品质量与进口件相当。现在船上副机仍留有两缸盖总成的气阀在等待8000乃至10000小时后的检验!

在服务方面,为了赢得客户,同时也为了兑现对产品质量的承诺,南京国际从领导层到技术层都是“客户服务经理”,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只要客户有需要,产品及时送到,疑问及时解答,甚至于为其他客户的其他非本厂生产的气阀产品进行专业化的检测,帮助客户进行安全使用的分析。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