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谓从规模快速扩张期进入到了素质全面提升期。

近两年来,国内骨干造船企业积极创新,掌握了大型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的设计、建造技术,并优化设计了数十种节能环保的新船型,获得船东的青睐,充分展示了科技创新在赢得市场、引领需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而从当前造船业的竞争环境看,科技创新始终处于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设计、接单、建造、售后服务链条中的最高端,并已广泛地渗透到各个环节,是船企最大限度创造价值、赢得竞争的决定因素。长期以来,欧洲以及日本、韩国等世界先进造船国家和地区凭借技术优势,推出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新船型、新设备、新材料,并且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领先的技术水平,在国际海事新规制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所有这些对我国造船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就更需要我们不仅聚焦于船舶行业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更要对先进制造技术加强深入的研究。

政府:进一步发挥引导作用

船舶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政府扶持必不可少,从发展规划的制定,到重点领域的选择;从经费的落实,到成果的推广应用,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协调。所以要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这不仅体现在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更为迫切地就是要对船舶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发展船舶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应搞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规划。应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产、学、研、用”行业专家组成工作组,通过行业调研,分析背景、现状、需求、发展趋势等,在此基础上制定船舶工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明确重点技术发展领域的关键技术、关系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共性基础技术的研发计划及其目标,推动船舶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的有序发展。

其次,船舶制造尚未脱离半手工、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要实现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的研发。政府应将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研发项目作为重点列入技术研发指南,按照着眼当前(发展瓶颈)、关注未来(前瞻技术)的原则,合理规划科研投入比例。对于推动行业内涵发展、提升核心制造能力的技术和重大工艺装备优先在立项、经费投入上给予政策支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保证重点项目经费的投入强度,确保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研发得到重点支持。

再次,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做好技术成果的政策导向、咨询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和重大工艺装备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着手建立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和重大工艺装备研发成果的管理体系、产业科技中介机构,为推进技术转化创造条件。

通过政府的组织和政策引导,为船舶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形成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最后,加快行业规范标准制定的步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造船行业遭遇1000多起涉外贸易纠纷,在这些案件的仲裁中,我国造船企业95%败诉。究其原因除了以伦敦作为海外主要仲裁地和缺乏合同意识外,最主要是我国造船行业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而日韩造船企业鲜有此类麻烦,其做法值得借鉴。2002年,日本成立旨在提高日本造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智库组织“造船产业竞争战略会议”,旗下拥有日本船舶标准协会、日本造船工业会、日本舶用工业协会和日本舶用机关整备协会等30多家外围团体,负责制订日本造船行业的竞争战略及船舶标准,参与应对及处理WTO、OECD等国际组织中涉及日本及第三国的造船纠纷,研究韩国、中国造船行业发展动态。

为此,我国应建立造船行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应统一代码和接口标准,建立和充实相关数据库,实现造船行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集成能自动更改设计错误,自动无缝抽取有关信息生成物料清单以供后续工序或管理软件应用。

企业:多层面布局科技研发

为推进技术研发,船企应确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范围和目标,为尽快形成船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创造条件。要发展先进制造技术,首先要选择确定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范围。其基本出发点是着眼当前,兼顾长远。基本原则包括:一是体现船舶制造特点,普遍被采用的技术;二是对造船业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技术;三是带有长远发展方向性,并能在今后形成优势的技术。

当前,船舶先进制造技术急需发展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造船技术,二是制造工艺及装备。

发展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造船信息技术,目的是突破产品研发瓶颈,打通生产管理信息渠道。从造船企业的现状看,市场应变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普遍薄弱,以致不少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站稳脚跟。要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推广应用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

为此,船舶行业应以产品研发为对象,重点推广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以提高CAD/CAM/CAPP的应用水平。以生产过程为对象,推广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柔性制造系统(FMS)等系统,以提高信息沟通、信息集成和生产的柔性度,以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另外还需要积极推广CIMS,发挥CAD/CAM/CAPP/PDM/ERP和FMS的整体效益。

在制造工艺和装备方面,全行业应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突破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建造瓶颈以及应对国际新公约要求为目标。

在生产管理方面,全行业应重点推广精益造船技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未来,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提高社会资源集成、协同与共享,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长期发展的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包括:网络化制造技术、云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快速原型技术等。

在确定技术研发目标及范围的基础上,船企还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为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成果研发、应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一,企业主体作用归根结底是企业“一把手”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企业“一把手”首先要转变观念,对先进制造技术的作用予以高度认识,围绕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应用组织企业开展组织结构重建、固定资产投入、信息化建设、员工培训等,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条件。

第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既要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解决高端船舶产品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偏低、应对新公约新规范能力偏弱等问题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促进造船企业尽快改变现有面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又要十分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投入产出实际效益,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避免过度地追求高新尖导致成本增加,削弱竞争力。

第三,在优惠的财税政策支持下,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和工装,扩大数控加工设备、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线)的使用范围和比例,限制使用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满足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的技术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企业应通过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在职培训;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定向培养企业急需人才;为有关院校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和实习指导,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技术骨干外出考察学习创造条件,增加技术骨干对外界先进技术了解,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的复合管理人才、学科交叉研发人才和高新制造工艺技工人才的行业人才队伍。

第五,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慢和少,重要原因之一是成果的成熟度低、适应性差。很多技术成果停留在报告或样机阶段,造船企业很难做到把自己的生产现场作为试验场地。因此,技术研发单位应有自己的工程化、产业化研究条件,有利于在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把生产对象、生产环境等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加以考虑,能够有效化解把造船企业作为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场的矛盾,加速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船舶行业:全面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为此,我国船舶行业在推进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投资和并购欧美、日韩大型造船企业和船舶设计院所来迅速掌握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配套设备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此外,船型开发应服务于船东和造船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可通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建立设计资质管理机制,对船舶研发机构“扶优汰劣”,并设立造船企业扶持基金,以拓展高端船舶产品的研发空间。

从提升造船效益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我国船舶配套企业应聚焦造船装备水平的提升,重点依托国内市场需求,加快关键船舶配套设备、海工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以及特种材料的研制步伐,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我国应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配套设备自有品牌,加快发展船舶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制造水平,提高高端造船装备的攻关技术。为此,全行业可鼓励船舶配套企业兼并重组,改变“多而散、小而弱”的行业格局,提升船舶配套行业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船舶行业可通过选择特定范围,进行有限目标的攻关,并使之与提高造船企业的竞争力相结合,从而尽快形成船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早日实现造船强国的目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