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放缓,国际大宗货物市场需求端购买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运力过剩、运价下跌,航运业遭遇了史上最难过的一年。但2016年一系列利好政策,对于航运企业而言,也将是个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年份,抑或是挑战大于机遇。

因此,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新常态”下,造船业的革新之路仍将“漫漫无期”,仍需“上下而求索”。面对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如何完成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显得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不断刷新历史最低纪录。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BDI指数暴跌近30%,无一日上涨。据最新数据显示,BDI指数自1月4日473点起连续下跌,到1月13日BDI指数跌破400点,至1月27日,BDI指数已降至337点,创该指数诞生以来最低值。而2008年5月,该指数最高曾达到过11793点。订单下降导致多家造船企业破产。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2015年3月,泰州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东方重工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同月,中国最大的外资造船企业STX(大连)造船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债务规模240亿元;2015年4月,温州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庄吉船业宣布破产重整;2015年5月,浙江知名民营造船企业正和造船也向法院提出了重整申请;2015年7月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自救、重整措施后,江苏知名民营造船企业明德重工也最终没有摆脱破产的命运。

而在今年的1月,浙江舟山五洲船舶申请破产后,成为造船业寒潮中第一家倒闭的国有造船厂。

高端装备研究员贺在华在接受媒体时表示,“2015年以来,我国造船企业承接新船订单量急剧下滑,订单量骤减使得造船企业营收大幅回落,盈利能力下降,面临入不敷出、经营困难的局面;而且随着造船业呈现买方市场态势,船东先期预付款比例越来越少,平均只有5%,最低仅有1%,这使得造船企业资金链更加紧张。而一旦资金上出问题,造船企业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由于造船企业破产数量陡增,行业正在经历寒冬期。”造船业的困境源自航运市场的长期低迷。一位民营造船企业负责人也认为,许多造船企业为了维持开工和人员的稳定,微利、无利甚至是亏损地接单造船。就算如此,船企也要面对苛刻的付款条件,需要垫付大量资金造船,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订单能否生效、生效后工期能否保证,都是未知数。

2015年以来,中国造船市场持续萎缩,承接新造船订单、手持订单量不断下降。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全国造船完工36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9%。承接新船订单231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9.1%。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293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1%,比2014年底下降13.4%。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