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行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2017年,全球船用低速机市场需求不及产能的三分之一,中国船用低速柴油机实际产量不到产能的一半。未来3年,全球船用低速柴油机年均需求不足2000万马力,惨烈的竞争状况不会明显改善。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舶动力分会2018年第一次会议暨船舶动力论坛上,与会人员分析了船舶动力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提高行业凝聚力、保证行业平稳发展的对策。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种种挑战,单打独斗几乎没有胜算。国内船舶动力企业迫切需要凝聚合力,加强协调、优势互补,共同破解行业发展困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主要船舶动力企业已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并具备一定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这为整个行业抱团取暖、合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中国船舶动力行业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在应对国外产品冲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配套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制定对策并付诸行动,凝聚“三大合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做优做强。

首先,要在应对国外产品低价冲击上形成合力。在船用低速柴油机领域,国内企业一直饱受市场被侵蚀的困扰。自2015年以来,船用低速柴油机进口功率数已连续3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以上。在业界人士看来,其中的大量柴油机是以低于正常价值、绕过EA条款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这些订单不仅给产能利用率低的国内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还使得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国内企业应当联合起来,要求技术专利供应商根据EA条款严格约束国外相关企业;对EA条款存在“漏洞”及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一致发声,争取对条款进行必要修正,以此增强执行工作的透明度,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

其次,要在事关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上形成合力。一方面,随着新规范及节能环保要求不断更新,船用柴油机技术也要相应升级,市场潜力仍然很大;另一方面,部分国内企业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对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不足,在成本控制、技术进步、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存在瓶颈。因此,国内企业可借鉴欧洲为巩固船用柴油机霸主地位而推出的“大力神(HERCULES)”计划,联合开展类似科研项目,举全行业之力推进我国船用柴油机业的发展。同时,企业间应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数字化造机能力,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效率、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并在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抱团作战”。

再次,要在增强配套能力和提升服务能力上形成合力。国外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造厂布局集中、零部件配套集中,并且得到了行业组织的扶持。反观国内,制造厂布局分散,零部件配套呈“各自为政”状态。配套资源匮乏、供应链管理模式落后成为提高产品国产化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障碍,一些企业全球服务网络的“短板”也影响了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因此,国内企业应立足配套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共建共享,通过战略合作,以集中认可、集中配套的方式培育优质供应商;共同研究如何通过互利合作、资源共享提高国内企业的全球服务能力。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经过市场低谷与产能过剩的双重“洗礼”,中国船舶动力行业转型升级已时不我待。国内船舶动力企业唯有凝聚力量、抱团取暖,着力在技术创新、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全球服务能力共建共享等方面实现突破,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促进行业平稳发展,为造船强国建设增添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船舶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