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日本商船三井的8100TEU 集装箱船“MOL Comfort”号在印度洋上从中部折断,裂为两截。由于这样的严重事故已有多年未见,整个海事界都为之极度震惊。在艉部先沉没后,其艏部也于7月11日沉没,该船的救助工作随之宣告结束。然而,海事界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并未因此停止。尽管此前商船三井一度将该船的“腰斩”归咎为恶劣的海况,但不少海事界人士都认为,对现代商船来说,事发时的6米海浪绝非惊涛骇浪,对一艘船龄仅为5年的新船来说,这样严重的事故似由质量问题导致。

由于“MOL Comfort”号还有14艘姐妹船,其中大部分由三菱重工长崎船厂建造,因此一些业内专家开始质疑这家船厂建造大型集装箱船的能力。由于该船已完全沉没,无法取证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也随之沉入海底。可以预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长崎船厂乃至三菱重工都将会遭遇到船东的信任危机。即使未来可以证明该船并无质量问题,但“所造船舶曾发生严重事故”的尴尬也可能给其经营工作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尽管此次“MOL Comfort”号事件涉及的是日本船企和日本船东,但其影响绝非仅限于日本造船界。集装箱船大型化在业界一直是争议较大的问题,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其长宽比过大,本身就藏有安全隐患。因此,未来在大型乃至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上,船东很可能会谨慎下单,全球集装箱船建造企业都恐将受到牵连。由此可见,在海事界,船舶质量问题实在是伤不起。

对于中国造船业来说,尽管事故发生在竞争对手身上,但我们同样应引以为戒。事实上,近期国内也有造船企业、配套企业被传出有质量问题。虽然未发生三菱重工这样的严重事故,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使是小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事故,而更加难以挽回的,则是企业历经多年形成的良好声誉。更重要的是,在中日韩三国中,欧洲船东往往对中国船企的质量不无微词,为此,中国企业更需分外努力,才能打造良好的形象,避免让人产生产品“价廉质次”的偏见。

近几年,由于船市低迷,船东往往对船舶质量异常苛刻。为此,船企格外注重这一问题,尽量避免因此而导致延期交船,船东延期付款乃至弃船的情况出现。今年以来,新船订单不断涌现,船企经营情况开始好转,接单量有所增加。然而,无论是在当前,还是在未来船市真正回暖、企业订单饱满的情况下,我国造船界都需警钟长鸣,对产品质量紧抓不放。大型集装箱船“腰斩”事故告诉我们,船企必须切实采取措施,将质量控制流程固化下来,使质量意识融入企业的血液之中,使严控质量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习惯,从而为企业注入不竭的生命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