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

“企业以前要来回折腾几个月,现在靠键盘、靠一个窗口几天就能搞定。”周娟明显感觉到,到政府办事现在快多了。

广州南沙某物流公司的这位查验部经理,以往免不了要现身南沙的码头和海关查验场。而现在的情况是,南沙海关推行通关便利新规则,上门办事少了。

给周娟印象深刻的“快”,是广东自贸区加速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效之一。挂牌一周年以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接连推出一口受理、多证联办、网上办理等简政放权的改革举措,主要的立足点是推动政府职能由“方便管理”向“方便办事”转变。

改革推动资本和贸易的脚步飞快转动,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刷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5.6万多家,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220家,吸引合同外资1566亿元人民币,3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自贸试验区投资设立了51家企业,入驻金融类机构2.2万家。201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多亿元。

从企业路上跑到数据网上跑

回忆起多年以前的工作经历,周娟表示有些郁闷。

海关对进口货物的查验流程较为复杂:进入码头的货物需要“暂停一下”,接到“无需查验”的指令后才能卸货分流。如果接到查验指令,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周娟就得上门办理查验事项。这是周娟感觉“折腾”的事,很多时候货物下午开进码头,要忙着办理查验事务、跟着集装箱司机入场接受查验,整个流程走完后经常要到晚上10点。

“有时候货物到港晚了,海关下班,我得等到第二天才能申报,对一些急着运走的货也是干着急。”周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周娟的“折腾”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南沙海关推出了全国首创的“快速验放”机制。广州海关与广州港集团实现信息交换,南沙港码头将卸船数据转化成理货报告,每5分钟即向海关系统发送一次。

货物可在网上提前申报,若无查验指令到达码头便可即卸即放行,就算得到查验指令,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查验事项申报。这是周娟感受到最大的区别,以前是现场跑腿,现在是数据在网上跑腿。

此外,在南沙海关“互联网+易通关”的平台中,信誉良好、信用评级高的物流企业能够享受更加便捷的“待遇”,例如在常规查验中更低的抽查概率。

上述改革强调的是对市场逻辑的尊重,即尽量不干预贸易活动的进行。用南沙海关副关长牛续昌的话来说,这是“顺势监管”,“快速验放”机制之所以高效,是海关把管理活动嵌入物流作业流程,将海关监管对国际物流的障碍降到最低程度。

牛续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理念上的根本转变,要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从“方便管理”转变为“方便办事”。同时,还要突出信用管理、协同治理,让守法企业不再承担政府的执法成本。

牛续昌的说法代表了广东自贸试验区的理念革新。21世纪经济报道连日走访发现,广东自贸区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着两方面展开:在传统的办事大厅,多个行政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通过归并和流程再造,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而在虚拟的互联网上,企业通过大数据系统连接职能部门,实现键盘甚至手机“一网”办理。

两个层面的改革给人的直观印象是,越来越多的部门和事项被合并在一起,办事用时越来越多。以常见的商事登记制度为例,前海蛇口片区的“多证合一、一证一码”,办理时间由四天缩减为一小时;横琴片区则推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这张储存企业信息的卡片取代以往企业办事要带的一摞材料;南沙片区则归并出涉及十三个部门的“十二证三章”联办,帮企业省掉约30多个工作日时间,跑出全国最快的“办证”速度。

负面清单确定政府权限范围

企业跑腿少了,但为企业打开的“门路”却宽了。这是自贸试验区简政放权的另一层含义,将企业从琐碎的审批中抽离出来,同时给资本流入更宽领域的天地。

在多位参与改革的官员看来,广东自贸试验区更关键的“试验”,是明确政府、企业“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区分“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界限是“负面清单”。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被评价为划定政府和市场边界的法则,实际上是对投资贸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授权。也正是基于该前提,才有政府部门对前置审批事项的大规模缩减。例如,南沙片区就“砍”掉了88%的市场准入类前置审批项目。

第二批自贸区挂牌后,四大自贸试验区实行统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早前是全国唯一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的省份,这意味着广东自贸区自挂牌起就已实现内外资“负面清单”全覆盖。

“负面清单明确企业能做什么,政府顺势调整审批事项和流程就能使得市场快捷运作。”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中心副主任、教授张光南表示。

不过据他观察,行政体制改革也有可能出现负面清单的“大门”开了,审批的“小门”还没开。

“有些事项职能部门拿捏不准,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审批权限,批了要承担什么责任。因此,负面清单的有效运作,一定要对应具体的政府职权。下一步,政府能做和不能做的事,要梳理出来。”张光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张光南说的“梳理”,改革者已经关注到。在广东自贸区的横琴片区,一份政府权力清单也被清理和发布出来。与此同时,横琴还将清单管理模式转移到监管领域,推出工商违法行为提示清单。南沙正在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的“大工程”,涉及四级政府多个部门45个大项、20000多个小项的审批事项次第被梳理出来,下一步就是推动审批标准化和外商负面清单的对接。

这与国务院在广东试点的“企业项目投资清单管理”思路一致: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权责清单和监管清单三张单衔接起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定位粤港澳合作的广东自贸区,需不需要一张港澳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实上,早在第二批自贸试验区获批前后,国内就有一些学者认为广东可以推行比其它外资更开放的港澳版负面清单。由于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澳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即“ CEPA补充协议十一”签署在先,广东事实上享有对港澳更加开放的赋权。

“来横琴投资的外商主要是港澳企业,所以横琴制定了面向港澳的负面短清单。”横琴管委会主任牛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早在去年7月珠海市通过横琴片区的总体方案时,就提出“整合自贸区负面清单与CEPA投资便利措施,出台对港澳投资特别管理"短清单"(负面清单模式)”。

牛敬透露,目前横琴已经清理出面向港澳的负面清单,整体比四大自贸区统一的外资负面清单要缩减30%,在统一的外资负面清单中,删去“CEPA补充协议十一”对港澳开放的领域。

研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张光南强调,由于修订的权限在中央部委,未来负面清单的调整更多需要中央和地方的配合和协调。

广东自贸办主任郑建荣指出,国家层面的负面清单一直在逐步缩减,CEPA对港澳也在逐步开放,横琴的经验为广东自贸区研究对港澳的开放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