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捕捞

2006年11月12日,按照先前的约定,蔡家堡村的渔民船长蔡凤阁与北塘的张兰标船长等人的16条船编为一个作业大队,准备前往中韩暂定水域进行打鱿鱼作业。组队而行是为了在海上互相有个依靠,互相照应。各项手续完备后,这支远海捕捞大队就劈波斩浪、浩浩荡荡朝外海逶迤而去。

每年11月,正是捕捞鱿鱼的最佳时节。前几趟船都是满载而归,一扫在国内各渔场渔货稀少的沮丧。所以,这一趟,他们兴致勃勃,信心满满,每条船上的人都在以最期盼的心情想象着打上鱿鱼获得丰收的景象。经过几天航行,终于到达了既定海域,只见大海一望无际,海水湛蓝湛蓝的,果然是个天然的好渔场。这里渔业资源丰富,只要持有韩国政府渔业部门颁发的捕捞许可证,就能在这里捕捞作业。他们看到,先期抵达的不仅有浙江省份的渔船,还有辽宁等地的渔船。他们不敢怠慢,连忙开始下网作业。这里的活田(渔汛)真好,没一两天,就打了有上万斤鱿鱼。这时,忽然接到大风警报:海上将有十级以上的大风,提请各船队马上收网,就近入港避风。

蔡凤阁59岁,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17岁上船,22岁当驾长(船长),见过不知多少风浪。但碍于气象部门都报了有大风,所以,他命令赶紧收网避风。蔡凤阁所驾的渔船是150马力的,但在大海面前,多大的船也是个瓢,经不住大海的东摇西晃。也就刚收完网,就见西边的云彩都变黑了,一团团海云张牙舞爪地朝海面压下来。他一看不妙,感觉风暴提前到了,就说:咱们是摊上天气了,快开船!果然,大风说到就到了,十多米的浪头借着风势劈头盖脸地压下来,开始只是间断地往下砸,再往后就是成排地扫过来,一个接一个,让人领略了什么叫排山倒海。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就地下锚,规避险情的发生。

根据打远海的经验,船上一般要备好两盘缆绳,一盘100米,在平时,于国内近海也就足够了,但中韩暂定水域水深达100多米,放下铁锚后,一盘绳子竟然不够用,可见这里的水有多深了。于是,蔡船长立刻让船员赶快接上第二盘绳子,以防发生断缆事件。风太猛了,刮得人睁不开眼,满耳朵里都是大风的啸声。人在船里说话不大声喊都难以听清。船像失去了动力,在海上漫无目标地漂动。在大自然面前,人真是太渺小了。一般在海上遇上大风,有两种情况,一是下活锚,一是下死锚(遇上前边或后边有山就得下死锚,否则就会撞山,造成船毁人亡)。蔡凤阁命令,铁锚别下死了,缆绳要匀着放,似逮非逮,既不能全放开太松了,也不能崩得太紧了:缆绳太松,船会失去重力,太紧又会遭遇断缆的危险。只有让船跟随着大风走,在海底既不能死死刀着,也不脱离海底,呈现若即若离的局面,才能缓冲大风带来的巨大拉力。正是这一决定,才使他们的船摆脱了倾覆的危险。

这时,同来的其它十几条船在海面上早就不见了踪影,蔡凤阁通过雷达和卫星导航才知道他们正自顾不暇,像一根根草棍一样正在海上漂荡,任凭大海的蹂躏与摆布。再一细看自己的船,正以每天200海里的速度在海上玩快速漂移(1海里等于3.76里)好在供给充足,不担心没食物。船员们都吐得晕头转向,趴在床上抬不起头来,几天不吃不喝也不显得饿,有的人吐完几天前吃的东西,就吐胆汁,地下像一个人画的一幅地图——黄的绿的分不清颜色。可见大风是何等的肆虐与猖獗。自己的船具体在哪个海区了,只有看海图才清楚。除值班的人员外,人们就趴在船舱里忍着,在“三面朝水一面天”的舱里,整天昏沉沉地数着难捱的日子。

一天、两天、三天……一直到第十二天头上,大海才停止了喧嚣,狂风才停止了自己的狂欢。在渔船停靠码头的一刹那,船员们抱在一起全哭了,喜悦的泪水咋也擦不干。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庆祝这次终于战胜了风浪,安全地踏上了这片坚实的土地。他们不顾腿软没劲,连夜将砸了冰的鱿鱼交给了水产部门,也算完成了这次惊险的远海之旅!此时家里的亲人们正巴巴地等待着他们团圆哩!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