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游艇等于50部车 “凑份子”的游艇生活

  除了集资建房,中国人还会集资买游艇,面子被分薄了,但生活看起来似乎真的够档次。

  三亚火了,因为海天盛筵;海天盛筵火了,因为明星、“外围女”和“白色趴”,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酒会之外还有游艇展、公务机展和奢侈品展——其实,酒会才是次要的。这次展会上,共来了二十来个国际知名游艇品牌,展出130多艘游艇,其中还有7艘超过50米的超级游艇。

  上海红双喜游艇有限公司没有参加海天盛筵,一方面因为它正在准备上海国际游艇展,另一方面也因为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与游艇发生关系,而不再限于极小的那个圈子。大约一年前,红双喜在国内首次尝试“合伙买游艇”的模式。

  过去十年,红双喜游艇主要做外销。他们外出办事开发票时,经常有人不知道游艇是什么东西,把“游艇”两个字写错。

  沿着黄浦江逆流而上,松江渡口边有一座突堤码头,抬头可见一台160吨级别的龙门吊,两侧是超过2万平方米的厂房,背后是一片油菜花地。松江,是上海最早的工业园区,汇聚了一大批从事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的外资企业。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看,这片厂房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小得有些不起眼,可就在这些屋顶之下,赫然陈列着四艘正在建造的和两艘送来维修的游艇。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也算得上是中等规模的游艇生产商。

  “红双喜”是从2000年开始造船的。正如大多数人概念中的那样,这个“红双喜”就是生产乒乓球和羽毛球的那个“红双喜”的关联企业。十年前,集团公司计划开辟新的业务线,想起上世纪90年代曾生产过比赛用的皮划艇,便动了做游艇的心思。

  过去十年,红双喜游艇主要做外销。“考察市场时,我们发现在国外除了几次经济危机的年头,游艇行业一直以来都在稳步增长。而那时候,国内国民经济整体水平还没达到消费游艇的阶段,对游艇还很陌生。”上海红双喜游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娟说,早期他们外出办事开发票时,经常有人不知道游艇是什么东西,把“游艇”两个字写错。

  从全球范围看,意大利和法国是生产游艇的传统大国,屈指可数的几大豪华游艇品牌几乎都出自这两个国家;北美地区则拥有数以千计的中低端游艇生产商和最庞大的平民消费群——游艇的平均售价为5.39万美元,每14个人就拥有一艘游艇。由于人力成本低,大部分欧美游艇品牌都在亚洲有代工厂,尤其是台湾,游艇制造业在全球排名前五,老外们对来自亚洲的产品并不陌生。

  “红双喜”给自己的定位是中高端,为了尽快入行,他们直接从法国设计师手里买来图纸,从台湾请来工程师和技师团队。“经过多番比较,我们挑了阿拉斯加系列,这是一个经典的船型,空间大,稳性好,适合50—60岁的人,正符合我们的目标消费者,更重要的是生产这种款的厂少。”周娟说。

  在中国卖一艘游艇就相当于卖50部车。中国人的船上,最好的位置一定摆着沙发,有的还安了卡拉OK和麻将桌。

  在国外,游艇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已经实现了细分和专业化。而迄今为止,国内几乎没有一家游艇生产商能够自己拿出完整的设计方案;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和电子设备全部依赖进口,但由于人力成本低,售价比欧美品牌低20%—30%。

  对于绝大多数老外而言,游艇并非奢侈品,而是家庭使用,因此,并不那么在意品牌,更注重质量和功能。的确,他们的第一艘游艇往往不会买亚洲品牌,但真正了解游艇,熟悉驾驶,经常出海后,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使用习惯和偏好,会有个性化的需求,这样一来,亚洲品牌的优势就突显了,不但性价比高,还能满足各种定制。

  十多年来,红双喜共制造了200多艘游艇,没有一艘是一模一样的。老外的改造基本都集中在性能上,要么加个稳定仪,要么加个卫星接收器;有的细致到要求把甲板上的灯都换成LED灯,因为这些灯是彻夜常亮的;还有一个客人要求把通道加宽,后甲板改为液压升降,就为了方便家庭中某位坐轮椅的成员上下。

  金融危机之后,国外对游艇的购买力降低,国内游艇生产商一夜之间集体冒头。2010年,中国游艇制造业出口额达到2.2亿美元,此后每年保持着20%—30%的增长,生产能力跻入全球十强。与此同时,去年中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国际经验显示,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达到5000美元时,则将快速增长。

  没有人会忽视,中国目前有50万的千万富翁,中产阶级的规模也在急速扩大。从金额来看,卖一艘游艇就相当于卖50部车。厦门阿兹姆游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宗发称:“我们才做了两年的游艇销售就相当于卖了300部车。业内估计,今后5—10年中国企业类的游艇购买量大概有5万艘,中产以上阶层个人购买量大概也有5万艘。”

  至少暂时,中国人买游艇并不是因为“亲水”,多数为了商务,对游艇的要求只限于内饰。在老外的船上,驾驶室旁边一定是厨房,因为开船的是丈夫,太太要在近处为丈夫准备吃的喝的,往往还有卧室;中国人的船上,最好的位置一定摆着沙发,有的还安了卡拉OK和麻将桌。意大利游艇制造商Ferretti进军中国市场时不得不对原来的设计进行调整,他们发现“封闭式的内舱和豪华空调系统非常重要,很多中国客人对于海风和温度相当敏感,不喜欢待在甲板上太久”。

  48英尺的游艇,最少出资30万;65英尺的游艇,最少出资90万,每年即可获得100小时航行时间。

  最高兴的时候是买船,最高兴的时候是卖船。在中国,真正玩过游艇的人难免都有这种感慨。青岛、大连等北方港口,冬季时间太长;厦门、三亚等南方港口,风浪太大,另外,受行政管制青岛的游艇是不能开到三亚的,一艘游艇一年难得出港几次。即便停在港内也不省心。长期不出海,船长和水手没活干,被迫经常跳槽。加上,以上海为例,一个泊位一年的停泊费就要60万元,保养、维修、油耗等费用算在一起也要30万—40万元。

  “之前,我不是买不起,就是觉得不划算,太麻烦。”从美国回来后,麦乾泓在上海开了两家公司,2011年年底上海“三游(游艇、游轮、游船)协会”会长透露,有家游艇生产商正在尝试“合伙买游艇”的模式,已经召集了几个人,问他是否也有兴趣。起初,他们的计划是10个人一起买,谁知朋友带来朋友,最终找来了15个人。那家生产商就是红双喜。

  红双喜第一次把一艘游艇卖给这么多人,麦乾泓和其他人对游艇也都不太懂,于是,他们共同挑了一艘48英尺的小船,意大利Gianetti系列,售价约500万元。

  几乎只是一次茶的工夫,这15个人就把框架敲定了:每人持有不同大小的份额,最少的为5%;根据所持份额大小分配使用时间。抛开保养和维护,兼顾每个人的生日、纪念日和节假日,麦乾泓分得的使用时间为每年100多小时。

  他们还成立了一个预约平台,需要使用游艇前,打个电话,船长和水手便去办理出航手续,并让游艇处于试航状态,随时待命。用完之后,也可以甩手不管,由平台工作人员负责游艇的保养、维护。“过去一年,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黄浦江,请不同的朋友上船,来回跑了二三十趟。”麦乾泓说,他们的这艘游艇每月至少出航30次。在Gianetti之后,他又参股了另两艘游艇,一艘船体更大,一艘为运动型。“同样的一笔钱,如果要独自买,就只能买一艘,而合伙的方式下,我可以体验不同的船型。”

  有了这次经验,“红双喜”也有了底气,针对48英尺和65英尺两种船型,把麦乾泓他们的模式正式形成销售方案,自今年年初便着力推广:48英尺的游艇,最少出资30万;65英尺的游艇,最少出资90万,每年即可获得100小时航行时间。

  合伙购买者根据使用时间多少分摊固定费用,红双喜统一扮演预约平台的角色,负责游艇的停泊、保养、油耗、人工等事宜。“如果有船主要求退出,我们会组织向其他船东或者社会公众转让股权。当默认的10年使用期限到期,我们会帮助船东卖出游艇,获利再根据所持份额平分。”周娟说,相信有了健康的退出机制,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游艇中,只有足够多的人参与了,这个行业才能做大。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