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12个邮轮港(包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吴淞口、上海国客中心、舟山、厦门、广州、深圳、海口、三亚和烟台)共接待邮轮1076艘次(同比下降9.3%),邮轮旅客出入境人数488万人次(同比下降1.2%);共接待母港邮轮876艘次(同比下降17%),访问港邮轮75艘次(同比下降5%);以中国游客为主的母港艘次出入境游客量470万人次(同比下降1%),以境外为主的访问港艘次出入境游客量17.4万人次(同比下降1%)。

1.jpg

       上述数据的背后信息是,中国邮轮市场的规模为244万人次,同比下降1.2%的数值相对于过去几年曾经80%以上的增长率来讲,确实有点惨淡。值得欣慰的是,艘次下降9.3%的背景下,出入境游客量仅下降1.2%,表明邮轮船舶的载客率在提升。当然,背后也可能是船舶的平均载客量有所提升所导致的结果。

     访问港出入境人次仅仅下降1%,相比于去年下降37%的数据,显现出中国对外国人的吸引力没有进一步走弱。2009年中国市场曾经经历过一个29.2%的负增长,如今1.2%的负增长,已经比上一次好多了。

      有报道提出中国邮轮市场2018年首次负增长,那是没有将视野稍微往前看一点。有报道提出了中国邮轮市场进入“冰河期”,这样的评价固然对市场从业者的信心有所打击,但也不能说其感受不恰当。因为,对于市场低迷的感受度,不同主体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区域、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2.jpg

     从2006年以来的游客量数据来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2006-2011年,初始的平台期,游客量大致在17-24万人次这一平台徘徊;2011-2016年,指数级爆发增长阶段,游客量从24万人次飙升到226万人次,5年时间增长了8.4倍;2016-2018年,第二次平台期,游客量在226-244万人次之间徘徊。根据一季度的市场反馈,2019年仍然处于这一平台期,不会开始再一次的上升。会不会跟第一个平台期一样持续5年,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3.jpg

观察这张中国邮轮发展的态势图,设想从2012年到2018年是一个线性增长的态势,如图中绿色直线所示,这会不会是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路径?每年游客量增加的绝对数差不多相等,增长率逐步降低,并在一定年份后与世界邮轮游客的增长率趋同。

这条直线映射出一个观点: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中国邮轮其实都处于一种“拔苗助长”的状态,产业链的相应环节都没有准备好,进而产生了诸多不适应,总结出一个关键词就是:产业链生态失衡。这种“拔苗助长”来源于两方面的力量:第一,地方政府的刺激政策;第二,船公司与旅行社之间博弈导致的尾舱效应。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