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认为有必要建一艘更大的旗舰显示自己的海上权威,他将这艘新舰被命名为“海上主权”号(Sovereign of the Sea),从这一命名可以看出英国想用战舰来宣示她的海上主权与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也奠定了英国重视海上控制权的传统。

领命建造此船的是菲尼亚斯·佩特,和他在伍尔威治船厂当主管的儿子彼得·佩特(Peter Pett),说是父子二人共建造“海上主权”号,但此时老菲尼亚斯·佩特已经65岁了,实际上是由25岁的儿子彼得·佩特来完成国王的任务。我在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见到《彼得·佩特与海洋主权号》这幅画时,从展览说明上,再次印证了这一想法:“画面表现的是彼得·佩特与他所设计的海上主权号战列舰”。

此画的作者彼得·雷利(Peter Lely1618–1680)是个荷兰画家,但他的职业生涯几乎都是在英国度过的,雷利的父亲是一位军官,所以,他不仅是一位占主导地位的肖像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对军事题材感兴趣的画家。如果,人们够细心一定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英国重要的海战画,战船画,都是英国的仇家荷兰的职业画家创作的。

画面上的彼得·雷利不像他的父亲挂着佩剑,而是一副书生打扮,手里拿着一个圆规。与它分享画布二分之一的是1637年服役后的海上主权号的形象。此前的“皇家亲王”号被定义为首艘大型战列舰,其实它所配备的56门舰炮尽管分装在三层甲板上,但是最上层甲板并不是全炮层甲板,严格地讲它应是一艘“过渡型”准战列舰。而“海上主权”号则是世界上首艘配备超过100门舰炮的三层炮位的巨型战列舰,若含上层甲板,有四层火炮。该舰全长76米,宽14.7米,排水量1500吨,舰员780人,装有104门铜制大炮,仅从一边船舷就能发射共重一吨的炮弹。建造“海上主权”号耗资四万英镑,两倍于“皇家亲王”号的造价。

画面没有显示船头,而是船尾对着观众,那个船尾极尽奢华,正是作者想要炫耀的。事实上,这艘船由首至尾的外饰之奢华可谓前无古人:船首雕像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国王埃德加,把七名匍匐在地的凯尔特国王踏在脚下;船头还雕刻了骑乘狮子的爱神丘比特、两个森林之神和六个女神;在边上还有盾形徽章、头盔铠甲、乐器和星座符号;破浪材的侧面雕刻着国王的猎犬、狮子、独角兽和英国的玫瑰、苏格兰的大鳍蓟草、法国的百合花、爱尔兰的竖琴以及其他纹章符号;两舷和舱壁装饰着女像柱、麒麟和龙,用黄道十二宫连在一起。全部中层的火炮甲板上露出雕刻的中柱,现出十七世纪的火炮和滑膛枪,夹杂着中世纪的剑、战斧、盔甲、军号、战鼓、战旗和飘带。她还覆盖有超过600件精美华丽无比的青铜饰品。

在带有圆顶和窗户的船尾上,装有一个巨型灯笼,兼有装饰和照明的用途。据说,这一巨灯之大,可以容十二人直立在其中。据一部日记记载:1661年海军军官塞缪尔·佩皮斯为试验它的容量,将五名妇女和自己关在灯内,然后在里面转身和她们逐个接吻。整个船尾覆盖着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神像,如胜利女神、海神、主神朱庇特、大力神,和希腊神话中率领亚尔古英雄们赴海外觅取金羊毛的伊阿宋。这些神像表面都贴着金箔,使得整艘战舰看上去金碧辉煌。这些装饰的费用达6691英镑,这在当时是相当于建造整个十一艘船的开支。

这种极尽豪华的装饰不是英国战船独有的特征,十七世纪的海上列强均以这种过度夸张的奢华,作为在公海显示其权威的一种手段。所以,它也被荷兰人既慕又忌妒地称“海上主权”号为“金色魔鬼”。

虽然,人们也承认这些装饰是真正的艺术品,但是用在战舰上却华而不实,纯粹是为了满足国王虚荣心的无用之物。舰长们普遍反映,这些硕大沉重的橡木雕像占据了很多地方,在战斗时令战船行动迟缓和脚重头轻。从18世纪开始,这种豪华的船身装饰已是战舰的重点削减目标了。据说,为法国许多艘战舰作了精心装饰的木雕大师庇罗·普耶,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那些作品,在战舰离港之日,就被舰长们拆毁扔于海中。

“金色魔鬼”在欧洲名气很大,却很少参加战斗。直到1692年5月,即它服役55年时,才在英法国的一场海战“Barfleur之役中”亮相。4年之后,由于一名厨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舱内引起船体起火,导致全船毁灭,就这样在自家港湾里“牺牲”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