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密舱技术在现代船舶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这一技术了。

水密舱是我国古船为横向分割船舱而采用的横向隔壁,又称舱壁。船底舱隔开后,在分隔的缝隙间再合理拼接板材、钉锔加固、捻料填塞等方法予以密封。从文字记载来看,我国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经发明了水密舱,晋代农民起义领袖卢循被认为是水密舱的首创者,他所造的八槽舰配有八个水密舱;但从考古资料看,目前,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木船均采用水密舱结构。1960年在扬州施桥镇出土大小两艘唐代木船。其中大船残长18.4米,最大宽度4.3米,深1.3米。全船分为五个大舱和若干个小舱。唐代的水密舱技术在造船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从出土文物考察,亦可从文献得到佐证,泉州海船“银镶舱舷十五格”,“十五格”就是十五舱。

水密舱的功用首先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如果某个舱破裂或泄露,由于隔壁的阻隔,其他的底舱不受影响,船舶还可以继续航行。其次,横向的隔舱板还能有力支撑船舷,增强船体抗水压、抗风浪的能力。此外,船舱分区也有利于货物分类存放,便于装卸和管理。

由于中国古船较早使用了水密舱技术及相应的铁钉和铁锔连接技术,艌料密封技术,因而早在唐末五代时期,中国商船便以其宽大、坚固、抗风力强、安全性能高等特点著称印度洋。欧美各国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在造船时使用这项先进技术。今天,水密舱技术仍然是现代船舶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根据《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船》一书综合整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