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1371-1433年),本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明(今昆明市晋宁县)人,中亚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从小就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十岁时,被捕入明营,阉割成太监。在靖难之变中,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后来被赐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1431年,又被封为三宝太监。郑和深受明成祖的宠信,在三十五岁时便被委以率领庞大船队出使西洋的重任。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人数之多,船舰之强,堪称世界之最。据史料记载,郑和出使每次拥有100-200艘大小船舶,最多一次有船208艘。船队的主体船舶为宝船、马船、梁船、坐船和战船五类海船,相当于现代意义的设备齐全的“混合舰队”。

船队的船舶按其大小和作用大致可分为五个等级。宝船是船队中最大的船,是船队 的核心,也叫“帅船”,按现在的度量单位衡量,长达138米,宽56米,树9桅,张12帆。宝船船首镶嵌着中华宝船在上海崇明岛制造,又叫沙船,是我国古代优良的船型之一。宝船主要用于使团领导成员和外国使节乘坐,以及装载彼此互赠的礼物和交易的货物。

马船,是快速运输船,主要是保障27000多人的生活和作战需要,长37丈,宽15丈。立8桅,并能用于作战。

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品,保证整个船队供给。长28丈,宽12丈,立7桅。

坐船,是士兵所乘坐的船。长24丈,宽9.4丈,立5桅。

战船,装载船队的护航兵力。长18丈,宽6丈八尺,它有5桅,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人员,保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

郑和船队除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后勤保障之外,船上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保证对整个船队进行有效及时的智慧和调度。

郑和下西洋所率领的船队,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也是当时的造船业的发达离不开的,明代的官办著名造船厂,如明珠船厂、龙江船厂、清江船厂等规模宏大,技术先进,分工细致,还附设有帆篷作坊、缆索作坊和铁铸作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造船业体系。

从1405-1433年,郑和率领他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明王朝与沿途国家的交往和联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交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郑和及其团队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除了其自身具备的智慧与勇猛 等个人因素以外,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当时明王朝具备强大的国力及先进的造船业、航海技术。

(本文根据《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船》编辑整理而成)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