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咨询公司Linerlytica最新报告指出,以色列以星航运(ZIM)近日一艘15,248 TEU“ZIM Mount Vinson”交船后,该公司运力达到707,322 TEU,超越我国阳明海运的707,018 TEU,成为全球第九大集装箱船公司,阳明海运跌至第十。

Linerlytica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以星的规模增长了一倍多,在过去四年里增长了155%。今年年底前,该公司还将交付19艘新船,这将进一步增强其运营船队的实力。

相较之下,阳明海运在2020年成为第八大集装箱船公司,但之后被韩新远洋(HMM)和以星超越,运力停滞不前。直到2026年,公司订造的5艘15,500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才会开始交付。

根据据海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的报告,2022年地中海航运、达飞航运、长荣海运和以星航运是船队增长最快的集装箱航运公司,该年以星船队增加了近120,000 TEU(29%),大部分的运力来自于租船,包括签订长期合约的3艘新11,900 TEU集装箱船。

航运业权威人士指出,在深入剖析当前航运业的发展趋势时,以星和阳明海运这两家公司在运营结构方面存在一个显著不足,即其自有船舶的比例过低。据2020年5月Alphaliner发布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排名前15的集装箱船公司中,以星航运的自有船舶比例尤为偏低。在该公司拥有的57艘船舶中,仅有一艘为自有船舶,其余均为租赁船舶。以箱量计算,其租船比例高达98.20%。而阳明海运则位列倒数第二,其89艘船舶中有40艘自有船舶。尽管其船舶的数量相对较多,但如果以箱量计算,其租赁船舶比例仍高达69.30%,显示其对外部船舶资源的高度依赖。

image.png

自有船与租赁船之间的核心差异依然在于成本结构。以星航运在2022年实现了46亿美元的丰厚利润,然而当它进入2023年时,在多数集装箱船公司仍维持盈利趋势的情况下,以星却罕见地出现了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5亿元)的亏损。经过仔细分析之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租赁船成本过高。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全球航运市场受到严重冲击,租船市场租价大幅上涨,而以星正是在这一时期租进大量船舶,导致运营成本急剧攀升。

阳明海运虽然在去年实现了47.55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0.76亿元)的税后净利润,但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其129.62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9.33亿元)的营业外收入的显著增长,其中利息收入占122.6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7.73亿元),本业亏损16.66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77亿元)。

阳明海运经营团队知悉自身缺点,所以在去年6月与11月分两批将2019年向日本正荣汽船长租的5艘1.4万TEU集装箱船改租为购。2023年10月公布的自有船比例是35%。

以星航运总裁兼执行长Eli Glickman在发布去年财报时表示:“我们在推进战略转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很高兴已经开始实现我们预期的有利结果。具体来说,我们正在明显改善我们的成本结构,增强我们的商业弹性,并为以星和我们的客户减少碳排放。”

image.png

Zi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Eli Glickman

他补充说:“我们船队的更新计划包括46艘新集装箱船,重点旨在将以星的旧、低效燃油船队转换为成本高、燃油效率高、更具可持续性、由LNG作为主要燃料的新船队,并在24艘新船交付后将按照该计划进行。我们每箱的成本正在下降,预计将在今年剩下的时间内交付22艘优质新船,去进一步改善船队。我们还将继续审查我们的服务,能最优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有效利用增长机会,推动以星的业务发展。”

Glickman总结道:“在市场仍在动荡的时候,凭借着良好的现金情况,我们能够长期保持远见,因为我们专注于为客户和股东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在未来,我们打算继续采取果断的措施,进一步从我们的战略转型中受益,并期望以星在2025年及之后的时间里,能处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地位。”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