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通航运行创新团队
(1)“三峡-葛洲坝梯级通航运行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9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贯通长江黄金水道中上游水域,具有当前世界上最为特殊、复杂的高水头多级梯级连续船闸,是长江黄金水道咽喉性通航控制点,在交通强国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三峡船闸控制系统建设初期与梯级枢纽通航运行中,存在通过能力提升、安全风险防控等关键技术难题,创新团队联合多家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在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支持下,经二十余年研发,在梯级线连续船闸通航理论、运行调度、安全监管以及维护保障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构建了梯级多线连续船闸安全高效通航理论方法体系、突破了三峡-葛洲坝通航智能调度与船闸安全运行自动控制的关键技术、发明了大型船闸关键设备设施服役状态监测与快速检修技术、创建了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通航船舶航行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同时在项目研究研发过程中研究制定了行业标准7项,获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44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徐祖远、张楚汉院士、张建云院士、何积丰院士等组成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多线梯级连续船闸自动运行控制与智能联合调度、过闸船舶航行行为立体化检测、大型船闸关键设备设施服役状态监测与快速检修等技术等为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通航运行工程得到应用,实现了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通航从“赋职”到“赋能”的嬗变,通航保证率100%,实现了船舶通航安全零事故。自2003年三峡船闸正式通航运行以来,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累计通过量为12亿吨,经测算近3年船闸通过货运量社会经济效益44.7亿元。成果应用开创了世界梯级多级连续大型船闸工程安全高效通航的先河,带动了我国大型船闸通航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水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重大贡献。
(2)2019三峡枢纽通过量继续在超过设计通过值的同时保持稳定安全运行。在创新团队的带领下,在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三峡枢纽通过量屡创新高,开创了超高水头梯级枢纽安全高效通航运行先河,实现了三峡船闸年通过量从初期(2004年)的3430万吨到2011年的1亿吨,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葛洲坝船闸年通过量从2004年的3042万吨到2019年的1.53 亿吨,充分发挥了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航运效益,为沿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46亿吨,创历史新高;大量新技术新装备被运用于三峡枢纽运行现场,2019年全年三峡枢纽辖区水域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水上交通事故,实现零死亡、零沉船、零污染。
(3)疫情期间通航稳定运行。“2020年1月22日至2月17日,三峡枢纽累计安全运行524闸次,过闸船舶1786艘次,货运量651.89万吨,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船闸安全运行,三峡河段水上交通无事故险情发生,通航形势安全稳定,船舶过闸畅通有序。”——大江东去,黄金水道船畅通.人民日报,2020-2-20
(4)其他业绩/事迹。行业标准:《通航建筑物运行方案编制导则》,JTS123-2019,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软件著作权:(1)多船同步进出闸航行自适应控制通讯服务系统【简称:通讯服务系统】V1.0(登记号:2019SR1055993);(2)多船同步进出闸航行自适应控制岸基监控系统【简称:岸基监控系统】V1.0(登记号:2019SR1060216);(3) 船舶过闸状态感知系统【简称:船舶过闸状态感知】V1.0(登记号:2019SR1060532);论文:齐俊麟.三峡-葛洲坝船闸通过能力分析及扩能工程对策[J].航海工程,2019,48(03):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