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超大型矿砂船研究项目组
“国货国运、国轮国造”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铁矿石是我国仅次于原油的大宗商品,2019年中国铁矿石净进口量已至10亿吨,其中95%以上依靠海运完成。中国船级社“超大型矿砂船科研项目组”承担了多个部委、社立项目,历经“改装—大型—超大型—绿色智能”四个阶段,全面开展矿砂船技术标准研究,在结构直接计算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创新,制定了包括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8)、《矿砂船船体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指南》(2016)、《波激振动和砰击颤振对船体结构疲劳强度影响计算指南》(2015)等,适用于超大型矿砂船设计、建造和检验的完整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并完成相关计算软件开发,形成的成套科研成果获得了2019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本项目的技术研究成果提升了中国超大型矿砂船设计建造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有效支撑了我国近几年来的超大型矿砂船建造小高潮,其中2019年-2020年1季度中国新开工超大型矿砂船7艘;已交付11艘40万吨和2艘32.5万吨矿砂船,合计503万载重吨,占全球同期矿砂船交船总载重吨的52%。上述矿砂船全部为绿色船舶,性能指标优良,其中40万吨更兼有智能功能,不仅为铁矿石进口的国货国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且为全球行业设立了里程标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超大型/大型矿砂船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我国绿色、智能超大型矿砂船的自主设计与建造奠定了基础,推进了“国货国运、国轮国造”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经统计,自2004年至今,总计已有6艘河北远洋23万吨矿砂船(改建)、8艘中远海23万吨矿砂船、8艘山东海运/CARA25万吨矿砂船、6艘中远海32万吨矿砂船、30艘中远海/招商/工银租赁40万吨矿砂船,2艘工银租赁32.5万吨矿砂船,全部在中国建造并交付使用,以及14艘32.5万吨矿砂船在建,总建造合同额达52亿美金(530亿人民币)。至今中国的矿砂船船队吨位全球占比约40%,已建矿砂船吨位全球占比约60%,超过日韩等国家总和。2019年至今本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2004至今总计已发表相关论文和专著达到12篇,被航运业和船舶制造业广泛引用。已经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