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8d742bbcb18993751884939bd6151_zhongguohanghaibowuguan.png

自2010年中国航海博物馆开馆以来,中海博社会教育部始终以普及航海教育为己任,进社区、联学校、搭平台、重创新,打磨出一支坚韧好学、充满热情、创新进取的航海教育团队。

一、做青少年航海教育的“引航员”2019年,社会教育部持续推进“馆校合作”项目,共进行了博物馆课程开发、博老师研习会、科学诠释者、航海夏令营、文化服务包5个子项目的活动,完成10门馆本课程的优化,培训了23名博老师以及138名科学诠释者并提交作品106份,开展了2期共8天80人参与的航海夏令营,完成了20多所中小学校的巡展和讲座,服务了96所馆校合作签约协议学校,其中2019年新增签约学校7所。此外,社会教育部还将“海洋,我们的家园——海洋知识与海洋权益”和“中外航海故事”两个巡展主题输送到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东西溪乡,为深山学子搭建了零距离学习航海知识的平台。大力开展“馆校合作”项目的同时,2017年中国航海博物馆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进一步面向全国乃至国外青少年普及航海知识。2019年,社会教育部团队开发研学课程10门,举办研学活动300多场,为18920人次青少年普及了海军舰艇、船舶结构、海上逃生、古今造船等系列航海知识,其中惠及本市学生6753人次,外省市学生11895多人次,国际学生272人次,活动惠及全国100多所学校。通过搭建平台,承接教委项目,不仅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博物馆,同时也将航海教育送入学校激发青少年投身航海事业的热情。

二、做市民航海教育的普及者2019年全年,通过“航海文化进社区”活动,中国航海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分别将“乘风越海-纪念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上海-城市与航海的故事”两大巡展送入宝山、静安、青浦、普陀四个大区,惠及人数达20000多人次。此外,社会教育部制作的巡展展板还走进了金山区秦山村等四个乡村。海洋强国建设离不开海洋文化建设,确立海洋文化自信是海洋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实现海洋文化创新的基石。通过航海文化进社区、系列巡展、科普讲座、手工活动等形式,航海这一看似远离生活的主题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2019年,上海市首届“青少年航海趣味知识竞赛”成功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社教部完成比赛赛制编撰、题库编写、学校组织、赛场布置、媒体宣传等工作。大赛的举办也意味着航海教育普及又迈出了一大步。整合优势资源,举办大型赛事的同时,社会教育部分别从线上科普、图书写作、手工套材开发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创新。2019年,聚焦线上科普,社会教育部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共发布科普文章98篇,同期,举办“小小航海朗读者音频征集活动”,扩大影响。2020年,为降低疫情影响,社会教育部联合学术研究部,推出线上科普专题音频《海帆远影》,从造船技艺、港口变迁、海贸文物、文化交流、知名人物六个方面进行科普,该系列音频还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收录。聚焦套材开发,社会教育部完成“羊皮筏子”手工套材的开发,在丰富馆内手工活动的同时,也能帮助青少年更深刻理解航海历史的演变。聚焦图书写作,社会教育部完成了《时空舵轮》、《中华船说》以及《航海STEM》三本图书的文稿编撰和插图绘制工作,其中航海STEM课程共设有建造古船、船的结构、船员技能、船舶导航和船的航行5大主题项目,通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学科的融合,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荣誉:2019年2月获“2018年上海中学生‘进馆有益’微课题论文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2019年9月获“2019年南汇新城教育发展联盟‘临港大学堂’优秀项目(授予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船模工作室)”。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