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社会教育部.png

深耕细作 航海教育硕果累累

中国航海博物馆社会教育部长期致力于航海主题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创新,2020年,通过深化“馆校合作”和“全国研学”项目助力航海文化的全范围普及和传播,积极探索社会资源的参与和合作,努力营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的航海文化氛围,形成独具中海博特色的博物馆教育模式。

一、提升常规社会教育项目能级

2020年,社会教育部不断提升讲解接待、社教活动、志愿者管理等常规社教项目能级。全年全程讲解1290.5场,接待总人数33062人;免费区域讲解318场,接待总人数6089人。

全年共计举办航海特色品牌教育活动:“航海奇妙之旅”、“陶来淘趣陶艺坊”、“一起动手吧”、“创艺小工坊”、“爱玩木头工作室”等37场,参与人数达745余人,参与对象覆盖全年龄段。

作为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2020年,中海博志愿者建立“5+X”机制,将志愿者团队分成五大组:讲解服务组、引导咨询组、活动协助组、特色专长组和专业指导组,服务内容涵盖中海博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全年累计馆内外有效志愿服务时长达7525.5小时。

二、打造青少年航海教育特色品牌

2020年,社会教育部花大力气,全力打造“馆校”、“研学”两张青少年航海教育特色名片。扎实推进“馆校合作”项目,共进行了博物馆课程开发、博老师研习会、科学诠释者、航海主题实践、文化服务包5个子项目的活动。通过博物馆展教资源推介,外聘专家培训航海知识,赴洋山深水港、外高桥造船厂、中科院微小卫星中心等航海相关场馆参观交流考察,体验船模制作、文物修复等博物馆特色项目,专题交流馆本、校本课程开等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了与市教委、中小学的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共建,深入推进青少年航海文化的传播,全年共计服务了96所馆校合作签约学校。

积极拓展“研学基地”服务形式和种类。疫情当前,中海博积极应对,采用“线上+线下”研学开展模式,进行了6场“航海云课堂”系列云直播,参与人数达1.6万余人,覆盖全国30个省份(含澳门)。远赴广西、四川、甘肃贫困地区开展“航海文化进校园”研学行活动。2020年度服务线上线下研学学生总数共计2.1万余人。

三、全方位开拓教育领域服务阵地

打造推出了音频科普节目,尝试以《听·小说》、《听·科普》以及线上直播推送等方式讲好航海故事与教育科普内容。累计阅读量接近40000次。其中《听·科普》、《听.海帆远影》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推广,使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品牌宣传。

策划实施丰富多彩的线上教育活动。参与了浦东新区教育局主办的“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线上线下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精心制作“扬帆起航风正好,乐享航海爱国情”线上参观学习课程,课程发布后共计收到了近20000条学生观众的微感言。

推出“线上航海奇妙之旅”系列线上品牌活动,按照每月一期的频率,选取不同的主题,以图文介绍辅以视频讲解的形式,形成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线上推文,在我馆微信公众号向观众推送。共计推出三期,总阅读量达2231次。

面向全国观众,举办了为期10天的“舟楫致远海帆逐梦·2020全国航海科普知识竞赛”线上答题活动,邀请全国15家港行单位协办,累计线上参与ID达5337人,总答题次数超11471次。

向本市中小学、社区、乡村及外省市输送各类主题巡展。全年完成校园巡展4场,社区巡展4场,乡村巡展1场,外省市巡展3场,共计12场主题巡展,参观人数13087人;巡展配套线下讲座23场,听众1470人;巡展配套线上讲座6场,听众1.2万余人。

【荣誉】

2020年6月,“海帆远影”系列原创音频栏目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

2020年8月,中海博教育资源参展“2020(第八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云端展)”并获“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展区人气奖”

2020年8月,中海博原创课程《STEM课程:未来航海家》出版并参展“2020上海书展”

2020年8月,讲解员许明代表我馆参加第七届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获“铜奖”

2020年11月,讲解员许明、董妮代表交通部参加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分别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2020年12月,中海博社会教育部获2019年度郑和航海风云榜风云人物——领航人物奖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