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资源与环境研究团队.png

  • 以领袖“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为宗旨,以应对“海上丝路”能源困局、环境风险为目标,以在“海洋命运共同体”“双碳”等国家倡议中发挥先锋示范作用为牵引,团队创建了“海上丝路”海洋可再生能源评估与大数据建设技术体系,得到6位院士认可,评价为“形成了独特的国际主导优势”。团队成员长期在郑和舰工作,为环球航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 (1)国际主导优势。在全球首次推出以“海上丝路”可再生能源为主题的英文丛书1套、专题研究3期、专题讲座/主旨报告16场、专刊征稿5期,极大提升了国家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带动了大量国内外同行为“海上丝路”贡献智慧和力量。牵头创建了首套“海上丝路”新能源大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展现了大国担当,增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 (2)前沿学术成果。2021年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0篇,含6篇SCI(3篇一区)。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合作发表论文一篇。在国际知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第一作者“海上丝路”英文专著1部。1篇论文入选全球ESI高被引论文。

  • (3)支撑国家战略。决策建议《打造国家级“海上丝路”推进可再生能源协同创新》被中国科协采纳,并呈报中办、国办、中组部、中宣部、发改委等14部委,为国家能源布局提供了支持。1份决策建议被海南省科技厅采纳,为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实质化提供了新思路。

  • (4)国际话语权。团队负责人受邀作为48家SCI期刊、Elsevier专著、国家自科基金的评审专家。Applied Energy(影响因子9.7)等顶级期刊的杰出审稿专家。

  • (5)学术影响。2021年世界气象日,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了团队的“海上丝路”波浪能研究成果(全国9篇文章入选)。被国家学术权威报刊《中国科学报》采访一次,主题为“蓝能”点亮海上丝绸之路。1部“海上丝路”英文专著被《Nature》官方公众号推送(全球仅5部获推,另4部作者为相关国家海洋学家、院士)。

  • (6)科研育人。长期致力于军地人才培养,指导复旦大学、天津大学、航天系统部等单位14人共发表英文专著1部、论文36篇(SCI检索12篇,影响因子7.0以上论文2篇),指导本科学员于2021年7获得中央电视台报道。

  • (7)奖励荣誉。1门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获得辽宁省大学生智慧海洋创新大赛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