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口空间规划关键技术及港航大数据应用创新团队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所长期承担国家、区域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研究和技术服务,以及水路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关标准规范制定、修订工作,建有港口岸线资源监测实验室,持续开展港航大数据技术应用研发。港口空间规划关键技术及港航大数据应用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港口空间规划技术创新与突破,并依托AIS等推动港航大数据在港口领域中的应用推广,曾获1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25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以及14项发明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等。
2023年度团队主要业绩如下。
一方面,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立足新时期港口总体规划的思考,结合北部湾港、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盐城港、锦州港等实际港口规划案例进行创新探索,进一步丰富了港口总体规划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2023年,团队主要成员主持编制的《北部湾港总体规划(2035年》《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相关审查,《上海港总体规划(2035年)》等也在加快推进。规划编制过程中,团队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下绿色港口规划研究、新发展阶段下“刚弹结合”的港口资源分级分类管理研究、港口规划“战略留白”实施路径研究、港口规划编制术语与标准应用、统筹协调各类涉海规划矛盾冲突的水域规划方法等新的规划理念和思路,为新时代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编制港口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2023年,团队主要成员主持完成的《沿海港口40万吨级矿石码头布局方案研究》《福州港总体规划(2035年)》《南通港总体规划(2035年)》《盐城港滨海港区总体规划(2020-2035年)》获得2022-2023年度水运行业建设协会优秀成果咨询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并主持印发了中国航海学会团体标准《港口空间规划信息模型应用规范(T/CIN 013—2023)》,对于促进港口规划编制标准化发展、完善港口空间规划体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注重技术创新赋能,持续探索港航大数据在港口规划、船舶通航等领域应用研究。2023年,团队推进交通运输部重大基建项目《港口规划大数据决策应用系统》结题验收,主要成员主持科研项目《基于AIS等数据耦合和空间拓扑分析的沿海港口能力供给体系研究》《港口水陆域空间规划量化分析模型研究》等,建立了基于AIS数据空间拓扑分析的通航行为率定模型、航线网络分割—聚类分析模型及航线网络可视化系统等;基于路径规划API数据建立了多港口混合腹地数学模型,提升了研判港口腹地范围、港区发展潜力和优势度的准确度;基于AIS数据聚合分析,提出了以“航路+航道”为骨架并综合考虑生态环保和交通安全等多因素的港口水域规划新方法。相关技术在北部湾港中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成果《基于船舶行为链的港口水域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了2023年度中国水运行业建设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究成果《基于大数据的广西沿海港口空间组织关系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2023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