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驳船【百科】

定义

1、专运货驳的船。

2、设有专用的吊驳起重机,在江海联运中专运货驳的船。

拉西型载驳船

载运货驳的运输船舶。又称子母船。指将已装载货物的驳船装进大船中进行运输的一种新型船舶。载驳货船本身为母船,装在母船上的驳船为子船。是集装箱化以后在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干货船。第三世界国家港口拥塞现象十分严重,为减少船舶装卸时对港口码头的依赖,使运输功能与装卸功能分离而设计的。

载驳船用于河海联运。其作业过程是先将驳船(为尺度统一的船,又称为子船)装上货物,再将驳船装上载驳船(又称母船),运至目的港后,将驳船卸下水域,由内河推船分送至目的港装卸货物并待另一次运输。载驳船的优点是不需码头和堆场,装卸效率高,停泊时间短,便于河海联运。其缺点是造价高,需配备多套驳船以便周转,需要泊稳条件好的宽敞水域作业,且适宜于货源比较稳定的河海联运航线。因此,虽然早在1963年美国就建造了第一艘载驳船,但未得到很大发展。

按装卸驳船的方式载驳船分为门式起重机式、升降式和浮船坞式。门式起重机式载驳船在两舷侧铺设门机轨道,用门机在船尾装卸驳船;升降式载驳船在船尾设有升降平台装卸驳船,并备有输送车送驳船就位;浮坞式载驳船装卸驳船时,母船先下沉一定深度,打开船首或船尾的门,使驳船浮进浮出,此种载驳船不需配备起重设备,但需在水深较大的水域中作业,在使用条件上受到了限制。

优势

载驳船在营运中不需要码头停泊,可在平静的水面上进行装卸作业,装卸效率提高,特别适合于江海联运的货物。原以为载驳货船的产生,第三世界国家将大量采用,以代替集装箱船,实现门到门运输。但实际上,大量的驳船仍在海港内装卸,未能完成门到门接送,这是载驳货船不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类型

载驳船按装卸驳船的方式划分主要有:

(1)普通载驳船(Lighter Aboard ship),又称“拉希船”(LASH);

(2)海峰式载驳船(Sea-Bee ship)又称“西比船”(Sea-Bee);

(3)双体载驳船Barge Aboard Catamaran),又称“巴卡特船”(BACAT)。

载驳船按船舱种类划分有:

(1)干舱型(Dry Cell Type);

(2)干湿舱型(Dry Wet Cell Type);

(3)湿舱型(Wet cell Type);

(4)下潜型(Submergible Type)。

其中以“拉希船干舱型”为典型。其特点是单甲板,船中后机型,舱内最高可堆4层驳船,甲板上堆2层,全船可装载拉西驳73艘,如是空驳可装83艘。船上设有起重量500吨的驳船起重机,驳船通过船尾处呈燕尾形的升降井,用驳船起重机把驳船从水面上吊起,驳船起重机沿舱口两侧设置的轨道运行,完成驳船的装卸作业。

1.“拉希”式载驳船(LASH)

“拉希”式载驳船,又叫普通载驳船,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载驳船。单层甲板、无双层纸,舱内为分格结构,每一驳格可堆装四层子驳,甲板上堆装两层。为便于装载驳船,在甲板上沿两舷设置轨道,并有可沿轨道纵向移动的门式起重机,以便起吊子驳进、出货舱。

“拉希”式载驳船(LASH)

2.“西比”式载驳船(SEABEE)

又叫海蜂式载驳船,是一种双舷、双底、多层甲板船。甲板上沿纵向设运送子驳的轨道,尾部设升降井和升降平台(升降机), 其起重量可达2000吨。子驳通过尾部升降平台进、出母船而不是用门式起重机吊装进、出母船,当子驳被提升至甲板同一水平面后,用小车将驳船滚动运到指定位置停放。

3.“巴卡特”型载驳船(BACAT)

它的船型特点是单首、双体、双尾(尾部是燕尾叉开形式),因此又叫双体载驳船,装卸方式与“西比”型相同。船舶上甲板可装载“巴卡特”驳8-10只;双体间的隧道中可绑拖3只“拉希”型驳船,载驳总数为13只,属小功率低速小型船舶

4.“巴可”型载驳船(BACO)

又称浮坞式载驳船,其主要特点是:子驳进出母船,既不是由门式起重机吊进、吊出,也不是利用升降平台的升降进出母船,而是利用载驳船(母船)沉入一定水深,用浮船坞方式将驳船(子驳)浮进、浮出进行装卸和运输。

“巴科·班船”型载驳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