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起火引发弹药爆炸,舰体严重受损,在被拖往目的地港口的过程中,又因遭遇大风浪等恶劣天气,船身失去稳定性而沉没。可能是出于寻找失踪的海军官兵遗体、打捞大量的武器弹药或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拆除或破坏船上的敏感设备等方面的考虑,约10天后,有8艘救援船出现在“莫斯科”号沉没处,其中包括从1915年服役至今、舰龄达107年的俄罗斯海军救援舰“公社”(коммуна)号。

图片

俄罗斯海军双体救援舰的建造过程

图片

19世纪中叶起,世界列强逐渐发现潜艇在袭击军舰和布设水雷等方面的优势。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德国和俄国等都认识到其重要性,热衷于研发,竞相探索、制造各类潜艇并投入使用。

1904年-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而展开了“日俄战争”,最后以俄国战败,并失去很大一部分舰船而告终。之后,俄国一直试图重振其舰队及其在海上的影响力,包括大规模采购和制造新的潜艇。

1906年3月,俄国海军的官方船舶分类中出现了“潜艇”一词。由于潜艇制造技术不够成熟,舰员操纵经验不足,潜艇往往安全性低、可靠性差,造成事故不断,并且多是艇毁人亡。为了抢救处于危急中的潜艇及海军官兵,或是为了便于修复已经沉没的潜艇和调查事故原因等,给远离陆地的潜艇提供技术和后勤支持,就迫切需要一艘能应急提升潜艇,或是打捞潜艇、又具有修理潜艇、为潜艇加注燃料和其他后勤补给、换潜艇人员等的特殊支援的舰船。

俄国海军总参谋部采纳一基层舰长的建议,于1910年发布了以德国双体救援舰“火山”(Vulkan)号作原型,开发建造一艘类似舰船的命令。

图片

在基尔运河执行任务的“火山”号。

德国双体救援舰“火山”号于1908年在基尔建成并服役,排水量1595吨、起重能力500吨。工作原理如下图,两艘舰体的主甲板以上通过拱形桁架相互连接,这些拱形桁架再通过纵梁相连,其横截面形成了一个类似于“门”的结构,也可以描述为生成一个“浮动龙门架”;在纵梁上安装起重机,用于起吊遇险的潜艇。两艘舰体之间空着的海水区域,便是一个起吊或释放潜艇的通道或维修潜艇的船坞;在两个舰体之间设置可移动的横梁,用于安放从水下吊起的潜艇,这样修理潜艇就很方便。

这种不同寻常的双体船方式设置,适应当时的潜艇在两船体之间起吊或释放。在该救援舰船上,不仅配备了各种海事救援与支援设备,还有大批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潜水员。因此,除了救援潜艇外,其他的小型船只也可以救援和维修。

图片

图片

救援舰船是一般首先找到沉没的潜艇,抛舰首和舰尾的锚,使得沉没的潜艇在救援舰船下方;接着是通过潜水员将多条钢缆固定在潜艇上;然后是救援舰船上的吊钩与上述钢缆连接,与陆地上的各形吊车一样;最后是使用救援船上的起重设备将其从海底吊起,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舰艇沉没时的样貌,防止出现意外。1910年年底,俄国海军为建造这一艘专门的潜艇救援舰船开始招标,有四家船厂参与,最后确定位于圣彼得堡的普季洛夫(Путилов)造船厂(现在的基洛夫工厂)的方案是投标项目中最合适的。1911年12月30日,该船厂收到了俄国海军总务部的第3559号订单。1912年5月5日,双方正式签订了舰船的建造合同,其中海军司令部要求所有部件和设备都必须是本国制造,只有那些在本国不能制造的才允许向国外购买。同年10月4日,海军总务部批准了该舰船的总体建造方案,其中的拱形桁架由德国“火山”号的两副增加为四副,这样设计可以增加在潜艇的着力点,有利于提升沉没潜艇的稳定性,以防提升过程中的不测;同时提高了起重能力。下图是该舰船的设计图纸和打捞潜艇的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1月12日,普季洛夫造船厂开始铺设龙骨。根据当时俄国舰队的传统,海军辅助舰船通常使用俄罗斯的河流名称命名。1913年7月24日,该舰船被命名为“Волхов”(沃尔霍夫)号,沃尔霍夫是俄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河流的河名。

图片

命名“Волхов”(沃尔霍夫)号的文件。

俄国圣彼得堡机械厂、俄国通用电气公司(里加)等的设备应用在“沃尔霍夫”舰上。下图是该舰船上将安装的由里加费尔泽(РигаФельзер)工厂生产的六缸柴油发动机。

图片

1912年5月5日,双方正式签订合同。由于该舰船设计独特、新颖和不同寻常,给建造带来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具体体现在需要更多的设计和建造时间。

图片

在船台中建造的“沃尔霍夫”号。

一年半后的1913年11月17日下午3点,“沃尔霍夫”号举行下水典礼。年仅14岁、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三公主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将一瓶香槟酒掷在舰船船首击碎,并为舰船祈祷和读赞美辞,成为了这艘舰船的教母。那个时候,俄国与欧洲部分国家走得还很近,沙皇尼古拉二世是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表哥,他们俩的母亲是亲姐妹。而这位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公主,就是今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亲表姨。下图是“沃尔霍夫”号下水时的照片,舰尾的俄国海军军旗清晰可见。

图片

“沃尔霍夫”号下水时的照片,

舰尾的俄国海军军旗清晰可见。

下图是参加“沃尔霍夫”号下水典礼上的政府官员、军方高级将领、神职人员、船厂老板和工程师等的合影,这张照片是在船厂滑道旁专门搭建的一个帐篷里拍摄的。

图片

下水之后的“沃尔霍夫”号又陆续安装了其他拱形桁架、纵梁、起重设备、通讯工具等各种装备,完成了驾驶室、医务室、船首楼和尾楼等的搭建,装配了一个修理车间,还进行了包括舰舱等装饰的舾装。

图片

下水后靠在船厂码头的“沃尔霍夫”号。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船厂的主要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军舰的修理和建造上,而包括“沃尔霍夫”号在内的辅助舰船只能是根据剩余人力、物力的情况安排生产,建造“沃尔霍夫”号的速度自然有所放缓。

1915年3月1日,“沃尔霍夫”号才开始进行交付前的测试工作,其中包括对起重设备的测试。1912年签订合同时,要求从水深55米处起吊货物,以及将排水量至少为600吨的潜艇从水中吊起,并将其安放在横梁上,接着再吊起并将其释放回水中。由于在战时条件下,事实上不可能安排一艘潜艇进行测试,因此海军总务部批准了“通过吊起适当吨位驳船”的测试计划,最后是“相当顺利”起吊和释放了一艘排水量为440吨的驳船,通过了该项目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部分缺陷,由普季洛夫造船厂进行重新调试和改动。

1915年7月14日,“沃尔霍夫”号正式交付给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开始服役。下图是交付时“沃尔霍夫”号的照片,其右上角是普季洛夫造船厂的铭牌,表明该舰制造的船厂和出厂年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15年6月1日,俄国波罗的海海军总部任命亚历山大·安东诺维奇·雅库博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Антонович  Якубовский)上尉为“沃尔霍夫”号潜艇救援船第一任舰长。他已经在海军服役了15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且已经接受了潜艇军官的培训,这对他以后主要从事救助和打捞潜艇的指挥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沃尔霍夫”号比“火山”号大很多,满载排水量3100吨,最大长度96米、宽度18.57米、最大吃水3.65米;两舰体之间形成一个长约68.0米、宽8.5米的空着的海水区域;安装了里加费尔泽的两台600匹马力的六缸柴油发动机,船速10.0节(在当时属于较快的舰船),巡航范围4000英里(约6437公里);最大起重能力达1000吨,比当时最大潜艇的排水量多100吨,可应对所有潜艇;在船首和船尾各配两个锚。下图是两个舰体之间空着的海水区域,用于起吊或释放潜艇。

图片

图片

“沃尔霍夫”号还在两侧安装起重设备,其中左舷的可吊起80吨重的物品,右舷的可承重30吨;每个舰体中都有10枚备用鱼雷和另外50吨燃料,专为潜艇补给用;配备了包括一名医生和一名医疗助手在内的4名指挥官、11名军官、60名普通舰员和24名潜水员;与当时大量使用的浮鼓打捞潜艇、沉船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救援效率;还有,不仅仅为本舰舰员,也为所救助潜艇的海军官兵提供了较舒适的生活场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复杂的救援和打捞舰船之一。

苏联重新命名该舰

图片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治政府,出现了由市民阶级组织的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并存局面。随后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11月7日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之后改国名为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十月革命”后,原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沙皇俄国时期留存的海军舰艇,开始更换旗帜和舰名。

1918年5月15日,革命的旗帜第一次在“沃尔霍夫”号上升起。1922年3月,“沃尔霍夫”号全体舰员决定命名该舰为“公社”号。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始,为了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苏维埃共和国提出了按平等自愿原则的联合问题。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根据舰员的要求,次日该舰被正式命名为“коммуна”(公社)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该舰名取自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经济组织和一级政权机构的名称。如法国1871年的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夺取了政权,并在其后宣告成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常备军,建立了人民武装;废除了旧的官僚机构,建立了立法和行政合一的各种委员会;采取了使劳动人民彻底获得解放的重大政治措施,以改善工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和教育状况。巴黎公社的建立,是工人阶级为夺取政权的第一次成功尝试,也是工人阶级革命的第一次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建造的战列舰“塞瓦斯托多波尔”号,后改名为“巴黎公社”号。这些舰名带有浓厚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色彩。

图片

远看“公社”号,不像是一艘船,更像是一座铁路桥的部分。

她是一艘殊勋异绩的潜艇救援舰

图片

在“沃尔霍夫”号建造时的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她1915年7月服役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后,除了作为沙俄波罗的海舰队中的浮动基地,为潜艇提供维修、补给和给电池充电等服务外,还在德国舰队的航线上反复布设了约三万五千颗各型水雷,扰袭了德国的交通线。

1917年6月17日,沙俄海军的一艘AG-15型潜艇在训练期间沉没在27米深的海底。在“沃尔霍夫”号抵达前,五名水兵和一名高级军官自行逃生,其余舰员下落不明。尽管事发海域有强烈的风暴和汹涌的波涛,但“沃尔霍夫”号还是尽力将这艘潜艇成功打捞出水,并且修复了这艘潜艇,一个月后再次投入使用。下图是打捞出水的AG-15型潜艇。

图片

1917年9月24日,“沃尔霍夫”号又成功地将因导航系统故障而沉没在13.5米深海底的“独角兽”(Единорог)号潜艇打捞出水。“沃尔霍夫”号还承担修理、补给潜艇的任务。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潜艇靠在“沃尔霍夫”号旁边。

图片

图片

苏联重新命名后的“公社”号,也主要是救援潜艇和作为浮动基地,承担为潜艇提供保障的重任;同时利用其独特的结构,修理和建造小吨位的舰船,参与保障其他各种型号潜艇和战舰的海上测试等。

1928年7月21日,“公社”号成功地在芬兰湾南部的科波尔湾,将1919年6月沉没在62米深海底、约为860吨重的英国L-55号潜艇打捞出水,之后将42名艇员遗体移交给英国,这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受到英国政府的称赞,也为打破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济封锁起到了推动作用。还有一个传说,多亏了“公社”号,苏联海军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才有机会了解英国潜艇的秘密。L-55号潜艇修复后,为苏联海军所有并服役到1945年2月16日,直到1960年才拆解。下图是打捞出水和在船坞中修理的L-55号潜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33年,“公社”号成功地从84米的海底,将“工人”号潜艇提升出水。下图是“公社”号1935年工作中的照片。

图片

二战爆发后的1941年6月21日,“公社”号加装了值班警戒用的机关枪,这也标志着该舰转入到战争状态。1941年9月14日,苏联的重型巡洋舰“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号被德军击沉,苏军方面立即展开紧急救援,“公社”号派出32名潜水员,将大批水兵从沉船中抢救出来。当年年末,“公社”号又向受创的战列舰“十月红色革命”号提供了紧急维修帮助。“十月红色革命”号后来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屡立战功,离不开“公社”号提供的良好保障。在卫国战争期间,由于苏军在战争中遭受巨大的人力损失,“公社”号第一批23名舰员被征集而参加陆上作战。自此之后,该舰一直处于缺员状态。

1942年3月,“公社”号被派往列宁格勒(现在称“圣彼得堡”),用于打捞德军围攻列宁格勒时,在拉多加湖中被德军炸沉的苏军运输船上的坦克、车辆等装备,同时疏散被围困在列宁格勒的居民和向城市运送粮食等。当月打捞出了4辆坦克、2台拖拉机和31辆各种车辆。

之后,她打捞过包括M96在内的一些小型潜艇和水面舰艇,修理了6艘M级潜艇。“公社”号也被几十枚炸弹命中,舰身曾经29处受伤,好在并未炸在关键设备上,修复后依然执行救助、打捞和维修任务。人手的缺乏和德军的狂轰滥炸,都没有阻碍“公社”号的奋力作战。她不停地在波罗的海各处巡弋,哪里战斗激烈就往哪里去,以最快速度维修舰船,为波罗的海舰队恢复元气尽最大努力。不仅是潜艇和小型舰船被她吊起来维修,大型舰船也得到过她的帮助。当时零部件的补给非常匮乏,食物也严重短缺,冬天异常的寒冷,甚至有时候在零下40度的天气里,舰员们平均每天只有300克面包,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全体舰员们仍然勇敢地继续执行分配给她的维修任务,还取得了超额完成船舶修理计划3-5倍的惊人成绩。下图是M96潜艇被吊出水面。

图片

M96潜艇吊出水面

“公社”号除了上述常规的舰艇救援工作,在战争期间还进行小型潜艇的制造,该舰曾经制造过一艘M型小型潜艇,而这艘小型潜艇在随后的作战中将一艘德国的巨型运兵船击沉。

1943年2月,“公社”号的船员被派往伏尔加河,在那里他们找到了沉没的一艘拖船和一架飞机。

1944年,“公社”号共打捞了14艘沉船,总排水量达11677吨;还救助了34艘遭遇紧急情况的潜艇和舰船。据不完全统计,“公社”号在二战期间打捞了150多个沉没物体,其中包括10艘潜艇以及各种沉船、飞机、坦克和机动车辆等;救援和修理了一百多艘潜艇和其他船只。此外,在战争期间,159名潜水员在“公社”号上接受了培训。

二战后,苏联政府向该舰的每一位舰员颁发了“保卫列宁格勒”奖章。它是一块直径为32毫米的圆形黄铜奖章,正面的标题是“保卫列宁格勒”,描绘了一群手持步枪的红军士兵、水手和平民,背后是海军部大楼,上方是五角星。背面的题词是“为了我们的祖国苏联”,上面有一把镰刀和一把锤子。对苏联人民来说,“保卫列宁格勒”奖章是城市保卫者服从、勇气和意志力的化身。下图是“保卫列宁格勒”奖章。

图片

1956年11月,“公社”号参与了打捞与驱逐舰相撞后沉没的M-200号潜艇。1957年10月,她又救援了因柴油发动机爆炸而沉没在芬兰湾73米深海底的M-256号潜艇,并将其打捞出水。

图片

M-200号潜艇

1959年8月,她从22米深的海底打捞起一艘鱼雷艇。

1977年,“公社”号成功在1700米海底找到了一架坠毁在高加索地区的苏-24战机并成功回收。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