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又被称为陶瓷之路,位于中国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为了解决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受地形影响,前往西域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在古代中国即有此项交流,尤其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显著。

这古往今来的一路走过,也后人留下了许多文化足迹。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汉书·地理志》所载海上交通路线,实为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船载运的“杂缯”,即各种丝绸。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与南海两条起航线。

在4700年前,浙江吴兴钱山漾一带,已能生产丝绢。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长三尺七寸,重量不到一两,其工艺之精巧,轰动了整个世界。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更被誉为“世界丝绸宝库”。

而西方人最初对中国的了解,就是从认识中国丝绸开始的。他们誉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希腊文意为“丝绸”),中国丝绸从此誉满天下。它外传的时间,据记载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已经传入印度和西方各国。这条传播丝绸的道路,就是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徐闻县三墩一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曾是徐闻旧县治和合浦郡治的所在地。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

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雷州半岛南端,距海南最近,也是当时中国大陆距东南亚最近的地方。在汉朝时期,徐闻生产水平比较高,交通地位非常重要,是当时通向东南亚的海上出口。近年来,这一带挖掘出大量汉代遗址,包括汉砖、瓦片、万岁瓦当、汉代私印等;在华丰村一带还发现汉墓200多座及大量汉代物件,证明当时徐闻的繁荣和地位的重要。

在广州南越王墓中挖掘出土了一些希腊风格银器皿、波斯风格的银盒、两河流域工艺制作的金珠泡饰、非洲原支象牙等珍贵文物,以及南粤国宫殿遗迹发掘出来的石制希腊式梁柱,这是秦末汉初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诞生相当好的证明,岭南地区向西方输出丝绸以换取各种物资,并且有希腊工匠来到中国参与了南粤王宫殿的建造。

在三国时代孙权雄踞江东,以古之大禹为榜样,主张“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更通伐,妨损农桑”而竭力发展经济,开创造船业,训练水师,以水军立国,并派遣航海使者开发疆土,与外通好,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吴所造的船,主要为军舰,其次为商船,数量多,船体大,龙骨结构质量高。最大战舰可载三千士兵,有上下五层,雕镂彩画,非常壮丽,续航能力强。载马八十匹的海船称小船。航行在南海上的商船,“大者长二十余丈,高出水二三丈,望之如阁楼,载六七百人,物出万斛”。

这官营丝织自三国孙吴始创以来,便代代相传,极大地促进与推动了中国丝绸业的发展。

历隋、唐、宋数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已发展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当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这些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广州通海夷道”,从此,广州成为当时闻名全世界的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世界东方大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为珠江的“大舶参天”和“万舶争先”壮观的贸易景象所感动,而赋诗曰:“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到了北宋前期,泉州港对外贸易已相当可观,“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宋史·杜纯传》)熙宁五年(1072年),宋神宗下诏说:“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法讲求。”(《宋史·食货志·互市舶法》)“司”指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海船出海贸易并须经市舶司批准,回来要向市舶司纳税。重要的对外贸易港都设立市舶司。宋神宗要求研究泉州设置市舶司问题,说明泉州在海外贸易中已居重要地位。但是,正式在泉州设市舶司,则在哲宗元二年(1087年)。这在泉州历史或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都是一件大事。古代泉州府的管辖范围包括德化、永春、安溪、晋江、石狮、惠安、南安,以及解放后划归厦门的同安和现属台湾的金门岛。古刺桐港素有“三湾十二港”之称。

十六至十八世纪,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扩大与中国的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由东南亚国家转向欧美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中国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绸、茶叶、瓷器,还有土布、糖、冰糖、麝香、大黄、鬼桂子、姜黄、朱砂、樟脑、明矾、铜、水银、锌、铁锅等。从欧美诸国输入的是毛织品和棉花,此外还有银元、皮货、香料、药材、鸦片、玻璃器皿、玻璃镜、自鸣钟等。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扬州出土陶瓷几乎包括了当时中国南北各地主要窑口的产品。扬州出土的9—10世纪的贸易陶瓷品类与南亚、西亚、东非、北非国家同时期一些著名城市和港口遗址出土的中国外销陶瓷标本的类别非常近似或完全一致。扬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陶瓷商品主要中转站和集散地,其作用在10世纪以后依然可观。1998年在印尼海底发现的“黑石号”沉船上6万余件中国陶瓷器,同类瓷器在扬州都有出土。“黑石号”铜镜上面刻有“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的铭文。学者们普遍认为‘黑石号’沉船是从扬州解缆起锚,目的地可能是伊朗的席拉夫。

在明朝的时候,南京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起终点和物资人员汇集地,也是郑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中心的人生归宿地。永乐皇帝为表彰其出使西洋而修建的天妃宫、静海寺,以及专门为郑和下西洋出访各国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龙江宝船厂等历史遗存,在见证这一航海壮举的同时,也印证了南京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经过西方人的航海扩张,从西欧出发有两条航线可以直通广州:一条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印度洋,经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面穿越巽他海峡,北上进入南海,到达澳门和广州,或者绕道马六甲海峡,从南海到达广州。另一条是横渡大西洋(7.48, 0.17, 2.33%),从美洲绕过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航行至菲律宾群岛,再从菲律宾出发,直航到广东和东南沿海其他地区。后来美国加入对华贸易,美国船舶又开辟了新的太平洋航线。

航线变化轨迹

最早航线:两汉,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魏晋,开辟了一条沿海航线。这条航线自广州启航,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

隋唐,从广州启航,沿东南方向航行至屯门山(今广东深圳南头),然后西行,经海南岛东部海面,越过西沙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抵印度南部后,沿半岛西岸北上,再沿海岸线西行直达波斯湾,从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西南行可到非洲东岸。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