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海事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石丽红接受了中国海事服务网的专访,就航海院校招生、船员队伍培养、船员职业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航海院校普遍面临生源不足的困难

据石主任介绍,最近几年全国各大航海类高校普遍面临生源不足的现象。大连海事大学(以下简称“海事大学”)也不例外,即使每年降到最低分数线,也会存在五六十人的空缺。但是海事大学是部属重点大学,优势比较明显,所以在招生方面的困难相对于其他航海类院校来说小很多。目前海事大学在航海、轮机、船舶电子电气专业的招生量是全国最大的,每年的招生总量在1300人左右。

目前各大高校为了抢夺生源都把招生重点放在了我国西部,认为西部的孩子对航海、轮机专业的接受程度会比较高,但现实并没有理想那么丰满。西部的孩子几乎接触不到大海,对于海洋缺乏足够的热情,以后的职业发展也充满很多不确定性。而且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加之对船员这一职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学生父母认为船员这一职业是一个高危职业,不愿自己孩子从事这一行业。

国家应提高对船员职业的重视程度

石主任认为,由于国家对船员职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航海院校的学生对船员职业的自豪感和认可度越来越低,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弃船”。此外,船员的工资逐渐跟陆地工作的工资拉平,船员的职业优势消失殆尽。石主任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提高对船员职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海运行业的宣传力度,从立法的角度让全国人民认识到海运的地位和船员的发展前景,重塑船员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和认可度。

同时石主任表示,前些年航运产业处于大发展的时候,我国对于航海类院校的准入门槛设置比较低,大量航海类专业涌现。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参差不齐导致我国的船员总体水平较低,国际竞争力不足。建议我国的相关部门对那些教学资源不足、发展定位不准、航海就业率较差的航海类院校严加控制,给船员这一职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

企业应帮助船员规划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

石主任认为企业在船员入职后的职业规划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做的比较好的企业会在船员入职的时候提供一系列系统、全面的培训,帮助船员规划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让船员感受到船员的职业发展也是多样性、全面性的,上船并不是唯一的发展渠道。

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广受好评

在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时,石主任提到了“校企结合”的培养方式。所谓校企结合培养是通过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石主任认为,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类的航海院校,这种订单式的培养对于企业船员队伍的稳定性以及船员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都有很大帮助,这也是受到各大航海高校广泛认同的一种教学方式。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