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视界:如何可持续提升内陆无水港的海铁联运战斗值?(上)

无水港因能够实现货物“一关三检”的所有通关手续,通过多式联运的方式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省下了大笔时间和运输成本等显著优势成为目前国内外港口业发展的又一片新的蓝海。尤其在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内陆无水港的规划与建设在国内逐渐兴盛起来,多个港口企业和内陆地区规划的内陆无水港筹建项目开始运作或已正式运营。

从对无水港的描述中,我们很容易提取到这样一个关键词,即“多式联运”,的确,完善通畅的综合交通网络、成熟的多式联运模式是无水港建设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决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整个无水港与沿海港口城市甚至世界经济联通的命脉。没有成熟的综合交通网络和多式联运系统,内陆无水港的建设只是空中楼阁,无落地之基。今天,我们就从海铁联运为切入点,从另一个角度聊聊国内无水港的规划建设。

多式联运对于无水港来说意味着什么?

多式联运对于无水港到底意味着什么,需要先了解它对于海港到底意味着什么。1963年,美国地理学家Taaffe等人提出了一个海港空间结构的演化模型,他们认为,海港空间结构演化是内陆交通网络发展的结果。2010年,Rodrigue和Notteboom在对港口发展阶段进行研究时认为,海港只有不断向内陆腹地拓展延伸,建设大容量的交通运输通道,才能打破自身发展的局限,满足全球物流和生产网络的需求。因此,可以说综合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于海港和内陆无水港来说,都是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在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中,第一项重点工程就是多式联运工程。而作为多式联运中一种代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海铁联运”是最有效率的物流组织方式。海铁联运出现至今已超过50年,在发达国家中得以广泛应用,如坦桑尼亚的伊萨卡无水港、美国弗吉尼亚无水港和洛杉矶无水港等。同时,海铁联运所具备的环境友好和能源低耗特点,也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将公路运输转移至铁路运输的重要原因。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