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大连海运学院的办学水平与条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门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确立了在国际同类院校领先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面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新形势,学校抓住“科教兴交”、“科教强交”的机遇,全面实施“211工程”建设,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首批重点学科的建立 
  
    1979年9月,学校招收“文革”后的第一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国家学位制度建立后,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981年11月,学校成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1993年12月,学校共有10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学校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为我国交通院校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批准杨烈宇教授为博士生导师。 
  
    到1993年,学校已有航海技术、轮机管理工程、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通信与电子系统4个学科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航海技术学科成为我国当时唯一的航海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世界第二个航海技术博士生培养基地。 
  
    海商法于1993年获国际经济法学(海商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亚太地区唯一具有海商法硕士和博士授予权的高等航海学府。2005年,以海商法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国际海事法律研究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唯一的法学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货物运输费法律统一研究”、“海上侵权行为法研究”以及国家科委项目,交通部项目等。 
  
         科研为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明确提出开展科学研究要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要为交通海运建设服务。从1991年至1993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56项(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各1项),通过技术鉴定项目68项。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的研究”通过国家教委和交通部主持的技术鉴定,时为中国惟一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钱宇清发明的“油垫活塞柴油机”获得国家专利,成为我国首批批准的专利之一,也是我国内燃机方面的第一项专利;刘洪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留学期间,首次拍摄出硅原子结构清晰图片,实现了科学界25年来直接“看”到硅表面的原子是如何排列的夙愿,引起了国际物理学界的关注。 
  
        成为首批“211工程” 重点建设院校 
  
    1993年,国家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大连海运学院将争进“211工程”作为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上水平的有力契机和难得机遇。 
  
    1994年,《大连海事大学“211工程”建设规划方案》确定学校的基本建设框架是:建设起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突出航海特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多种办学模式;设有7个学院,一个研究生院和一个航海科学研究院的综合性大学。同年12月,国家教委同意交通部对大连海事大学开展“211工程”部门预审。经国家两委一部的审核,大连海事大学于1997年2月被批准同意正式立项,成为首批“211工程”预备立项的29所院校之一。1998年5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下发批复,同意大连海事大学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九五”期间进行建设。 
  
          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 
  
    怎样办学,实现什么样的办学目标,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灵魂。改革开放初期,大连海运学院的办学目标虽已初步形成,但并未对学校办学目标形成明确的定位。1983年,学校举行三校合并30周年纪念活动,交通部为此发来贺电,首次提出把学校“建成世界上第一流的世界航海学府”的要求。1984年3月,大连海运学院制定了《1984——1990年事业发展规划及1991——2000年设想》,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航海特色的、综合性的、在教学科研方面具有国家队水平的重点院校……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承担国内、国际培养高级航海技术人才的任务,为国际航海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建成以航海运输工程类专业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类专业为前导,以航海类专业为主体,并设有理科类专业的综合性海运大学”。 
  
    “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高等航海学府”的提出和实践,推动着大连海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1993年8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大连海运学院视察,当他看到学校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后,高兴地用方言“一只鼎”和“盖了帽了”加以形容,并欣然留下“坚定、严谨、勤奋、开拓,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的题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大连海运学院的办学水平与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门类、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实验实习条件、师资力量、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方面均已达到国务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中大学设置的标准与规定,加之社会对高级航运人才的迫切需求,大连海运学院更名的条件和时机已然成熟。1994年2月,国家教委通知至交通部:“为适应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鉴于大连海运学院的办学条件……经研究,同意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4月1日,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既是对学校前段办学历史的总结,又是对今后办学目标的明确和规范。它标志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晚清吴淞的炮火中巍巍然诞生,到上世纪50年代大连凌水河畔的三元合一,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迎风破浪,大连海事大学在百年历史中涤荡精魂,在世纪风雨中探寻前路。伴随着大连海事大学的更名,中国高等航海教育进入崭新进程。回首一路弦歌,这所我国资历最老的高等航海院校将在新世纪的浪潮中奋发前进,创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