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不可或缺的中转站

    木船一直向南,直到海南岛,才缓缓靠岸。这里不是贸易的目的地,但是每一艘远洋出海的船,都必须到这个中国第二大岛上停泊。水手们需要从岛上补充淡水和新鲜的瓜果蔬菜。中国的商船比外国更需要淡水—他们用淡水浸泡黄豆芽,以保证长期航行时能吃到新鲜蔬菜补充体内的维生素,而西方船队并未掌握这个秘诀,所以船员常常会得脚气病,甚至送命。

    而当风向不对的时候,船员们也会在岛上先住下来,等合适的信风刮来,他们再扬帆出航。

    那时的船都沿着海边走,通过南海到西沙到马六甲,再到印度洋绕着中南半岛。因海南的地理位置特殊—东面是菲律宾,西面是越南,南面是南洋群岛,东北面是台湾,北面是北海,《汉书》中就记载,海南是广州和北海之间各个港口的航线的中枢。经过三国、隋唐的发展,到了宋代,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更显重要。海南的商贾来往很多,此时海南已经有了很多港口,而政府还在海南设置了多个市舶司,管理往来的商船并征税。

    与华光礁一号一起停泊在海南岛的,还有其他商船。商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正在往他们的船上装载整车的香料。这是海南的特产,生在黎区的大山里面,当时贵如黄金。那些往来于四海的商人通过赚取买卖差价富甲一方,而当地百姓贡献了珍贵物资却没有得到多少好处。除了香料,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等都是海南运往海外的特殊商品。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宋朝的海南人是幸运的。因为海上贸易的大繁荣,海南成为不可或缺的海上中转站,这促进了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一些商人等候季候风时在海南住了下来,带来了汉族的文化。他们办教育,促进了汉族和当地人民的文化交流。而一些海南当地人从来往的商人那里得知外面的世界,很多人也开始外出从商,当时的广府就聚集了大量的海南商人。

    明清实行海禁政策以后,以水为生的海南发展就缓慢了下来,明朝的“片甲不能入海”的政策更是限制了渔民的生计,很多老百姓只好铤而走险,做起了海盗。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