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年仅19岁的他凭着一腔热血,从山东到台州参军入伍;15年来,他心中充满了对船艇的热爱,孜孜不倦,刻苦钻研,逐渐成长为边防船艇部队机电队伍中的佼佼者,成为边防部队重大任务船艇动力保障的第一人选。

    他技能过硬,在海上抢险、救灾、打击走私偷渡等重大任务中,在紧急关头及时排除突发性故障十多次,保证任务圆满完成;他业务精湛,先后参加浙江边防青岛海上安保演练、青岛奥帆赛安保等任务,为边防船艇部队“保驾护航”。因为表现出色,他先后获得技术能手12次,优秀士兵8次,嘉奖16次,优秀党员6次,荣立三等功3次。

    他就是浙江边防总队船艇修理厂四级士官,被誉为边防船艇医院“老军医”的周同晓。4月8日,记者走进边防船厂,走近周同晓,听他讲述与船艇机电作伴的5000多个日子里发生的精彩故事。

    首次上艇,他被机器吓蒙了

    1994年12月入伍,经过新兵连三个月的新训后,周同晓被分到浙江边防总队海警一支队海警33011艇上。第一次到艇上的时候,周同晓和其他新兵一样,都被舱内一大堆的电机、管线给吓坏了:“以前在老家只见过拖拉机头,哪儿见过这么复杂的机器啊?完全搞不懂,头一下子就蒙了。”

    再加上那时海警装备的船艇为甲交艇,机舱特别狭窄,夏天闷热、冬天冰冷,机舱中大部分地方,人根本无法站直,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可说来也怪,周同晓对此却并不反感,反而对这些“铁疙瘩”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好感。“那时候,艇长跟我们说,机电是船艇的‘心脏’。我就想,保护好它,不就是保护着船艇的生命吗?”越是这样想着,周同晓就越想弄懂其中的原理。

    可船艇上的机电设备那么多,主机、辅机、发电机、各种型号的泵、复杂的电路、管路……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完全没有接触过机电专业理论知识的周同晓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白天,他跟在老机电兵的后面,从熟悉基本的管路线路入手,弄清一条管路、一根线路、每一个阀门的位置和作用;晚上,战友们都睡了,他还偷偷跑到学习室,翻书查资料看图解,第二天再到机舱进行实物对照……就这样,周同晓逐渐学会了机电设备的正确使用,并渐渐开始钻研如何维护保养机电设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