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船员虽长年在外,但假期较长,每年有120天。为了保证每个船员都能把假休完又不影响吊船工作,船长杨晓东自己很少休假。在大桥局船舶分公司的人事考勤记录上可以查到,从2007年开始,杨晓东只休过两次假,共计7天。

    2004年底,夜晚,在孟加拉国恒河口的浩瀚海面上,40岁的中国船长杨晓东手执太平斧,战神一般站在从内锁住的船舱客厅里,怒视着舷窗外的海盗们,舱内雪亮的灯光打在他的脸上、身上,不惜拼命的神情让嚣张的海盗们气焰小了很多,他们虽将甲板洗劫一番,最终没敢冲进船舱,悻悻离去。

    这是中铁大桥局劳动模范、金牌工人杨晓东生命里最激越的时刻。这当然不是他的生活常态。在他46年的岁月里更多的是一天一天平凡的生活和一步一步坚实的脚印。

    船工的孩子选择了父辈的事业

    平素的杨晓东是个平和少语却有主意的人。

    杨晓东的父亲杨才贵是桥梁船员,参加过南京长江大桥、金沙江长江大桥等著名桥梁的建设。

    桥梁船员是一个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工种,所有大型桥梁、码头的水中作业都离不开他们。这些船员们常年生活在船上,是水手也是轮机手,更是吊机司机,从一个工地奔赴另一个工地。

    若以分数论优劣的话,他一直都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1983年,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的杨晓东成了待业青年,到街道的“小集体”干上了小工。这一干就是8年。8年里,他有转成“大集体”职工的机会,也有到其它工厂参加工作的机会,身边的伙伴一个个都走了,他一直没动心,他坚守着,等待着,因为他心里有个愿望。

    1982年11月,作为铁道部劳模到北京参加劳模大会的父亲带回了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长近一米的黑白照片,在高中生杨晓东心里产生的震撼,他至今还记得。

    那一刻,愿望的种子在他心里萌芽了。

    1986年,中铁大桥局派出一组专家赴缅甸援建丁茵大桥,父亲成为4名当选的优秀船员之一。晓东陪母亲到北京送父亲出国。也许他自己都不清楚,此刻,他心中的那棵嫩芽抽出了枝条。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