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房仲甫,1922年出生于陕西耀县小丘镇南移村的一个小窑洞。1948年8月,从上海法学院大学毕业的他偶然买了一部美国人写的《世界通史》,书上说:“中国人自古不习于航海。”他不禁站在黄浦江边遥对大海吼道:“沧茫大海,当年谁曾航渡?”他下定决心为中国人争这口气,研究中国的水运史,不让外国人再小看中国。

  1951年,他在大连编《东北海员》月刊时,一位船副建议:在月刊上开辟专栏,介绍祖国的航运史,以激发海员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为在解放前,英国高级海员常骂中国船员:你们中国不行,过去不行,现在也不行。第二天,他找到了大连海运学院的教务长朱杰,想找一些有关资料在月刊上用。可是,那位教务长告诉他:没有航海史课程的设置,也无人研究。

  有一次,他在北京图书馆发现一本外国人写的考证中国航海的书,但却找不到一本中国人写的航海史。

  从那以后,他业余时间都泡在旧书铺和图书馆里。

  1958年,正当他寻找航海资料入迷的时候,全国产业报纸停刊了,他所工作的《人民海员报》也在其中。他被分配到了山西人民出版社。行前,有一家出版社资料室要买他的资料。这让他犯了难:卖吧,10年的努力将化为泡影了;不卖吧,到了山西怕是再没有资料来源,无法继续研究了。犹豫再三,他还是没有卖,他不死心,中国水运史研究还没有完成啊。

  粉碎“四人帮”以后,他被借调到了北京交通水运科学研究所 (1978年至1985年),任务是写中国水运史。在借调的那些岁月中,他边调查研究边写出了60多篇有关文章。

  停止借调后,他不愿意放弃他的研究,提前办了离休手续,在北京游走于各个学会之间,汲取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因为水运涉及到10多种学科研究。

  资料收集工作早已完成,但却没有出版的经费。他省吃俭用,又四处寻找帮助。2001年,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开始动笔写书,至今已出版了 《中国水运史》、《海上七千年》、《哥伦布之前的中国航海》等8部作品。

  研究成果引起轰动

  1980年7月9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条爆炸性新闻,说早在哥伦布之前1000年,中华民族的石锚就已抛到了美洲大陆的海。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叫房仲甫,当时是山西人民出版社的一名编辑。

  这名普通的、不为人知的编辑是被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发现的。1979年4月,贾兰坡教授收到了一位国外同行的来信:在美洲太平洋海岸,发现了源于亚洲的、约有千年历史的石锚。这一发现为中国早期横渡太平洋提供了证据。但是,要恢复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的先驱地位,必须拿出充分的历史证据。贾兰坡把信交给房仲甫,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房仲甫。

  经过苦心求索,房仲甫终于写成了《中国最先到达美洲的新物证》和《中国与美洲古代交往》等学术论著,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引起了国内外轰动。书中用大量证据表明,我们的祖先到达美洲的时间比哥伦布要早1000年。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通讯《中国的哥伦布》、《教科书要改写》等报道这件事情。

  这张照片摄于房仲甫在北京交通水运科学研究所借调时的办公室里,那是一间木板房,时间是1982年。青岛港务局专门到北京给他拍纪录片。他手里拿着一个船锚正在仔细研究。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