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利时回国“省亲”的中式战船

      7月11日消息: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历史陈列厅里的最深处,有几件特殊的展品。这是曾代表中国参加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和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后被比利时安特卫普市收藏的3艘中国古船模,在今年6月份被运到航海博物馆里借展两年。

  这3艘中国古船模分别是中式战船(广船)、明轮船、漕船。中式人力明轮船长107厘米、宽34厘米、高126厘米,由六至十二人驱动艉明轮提供动力,艉楼后墙书有“顺风大利”;漕船长107厘米,宽34厘米,高126厘米,为运粮漕船,船上除货舱外亦有官舱供官员与士兵使用,艉楼后墙书有“顺风大吉”。尽管曾被修整过,但斑驳的船身、似有似无的油漆、褶皱的船帆,都让人不得不唏嘘其百年辗转的历史,颠簸回家的艰难。

  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许忠锡告诉记者,其中最珍贵的,当属这艘中式战船模型,透露了许多当时中国的造船信息,这样的船模,目前在国内还从未发现过。它长130厘米、宽50厘米、高98厘米,有狭长的披水板,板上刻菱形纹饰。许忠锡估计,这艘船模与原船比例应在1比25左右,即原船长度可达到20米,这在当时是一条了不起的战船。

  许忠锡表示,当时中国的帆船分为三种船型:广东一带的广船、福建沿海惯常使用的福船以及江浙沿海的沙船。这艘船上的龙骨、可升降的多空舱都表明这是一艘典型的广船,但同时,它还有许多当时西方先进船只的做法。“例如它采用了铁壳来包船,还使用了舷梯和索具,其流线型的设计,也比一些其他中国帆船要好得多。而从舷梯的位置,还可以得到当时中国码头的一些基本信息。”许忠锡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艘船模做工如何精美并不重要,关键是透露的许多信息,可以为专家研究中国及欧洲航海历史提供史料。

  据了解,这批船模是1904年随清政府官员,前往美国参加圣路易斯世博会时离开中国的。之后,这批船模继续参加了1905年的比利时列日世博会。然后就沉睡在仓库里直到1925年被重新发现。1947年,这些船模被运送到安特卫普航海博物馆进行修复,并于1950年起在欧洲各地进行展出。今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安特卫普港及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各方努力下,这批历经沧桑的船模中的三艘,以及一艘比利时小船模,带着辗转百年的故事和两国的友谊,回到中国。有兴趣的市民朋友,前往位于临港新城的航海博物馆,就可以看到这三件珍贵的物品。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