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于2.25%,但由于当日有1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和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再加上企业缴税因素的影响,市场流动性明显趋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也跃升至2.0320%。笔者认为,虽然“逆回购+MLF”的形式可以调剂短期流动性,但只是将流动性矛盾后延,市场的流动性并没有增加。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时期,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中国央行宽松行动正加速,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犹存

稳健是中国近几年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其中也有偏宽松甚至宽松的时期,基于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发挥了积极效力,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无不受益于此。尽管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货币政策的效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所递减,但国际机构和政府官员并没有全面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下面我们以刚刚发生的两件事加以说明。

一件事是刚刚结束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这次会议的公报提出,“鉴于近期形势变化,我们重申决心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公报明确提出,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保持价格稳定。

这意味着为了支持经济增长,G20国家的货币政策将开足马力,为实体经济注入充足流动性。尽管公报也指出,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但宽松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供血”的特殊作用是其他政策所不能比拟的。

另一件事是央行官员的表态。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近日表示,从6月份M1和M2的货币“剪刀差”趋势看,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大量的货币发行出来以后并没有能够迅速地拉动经济。货币量再增加也没有用,利率也不会再下降,投资也不会再增加,可称为企业的“流动性陷阱”。”

由此,盛松成提出,货币政策有效而有限,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盛松成首先强调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然后才说是“有限”且需要财政政策配合。也就是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政策就能实现政策的最佳效果了。

从以上两件事我们不难看出,货币政策无论是在保持经济增长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都有着其他政策难以替代的作用。

与国际机构和官员的含蓄表态不同,各家金融机构对于货币政策走势的判断简单而直接。

比如,申万宏源宏观研究团队研报指出,目前资本外流情况随时可能恶化,虽然央行官员表示货币政策有点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扩张的效果有限,但一旦在资金压力出现明显加剧的情况下,预计降准和降息仍是最有效手段。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最新的宏观策略研究更是明确提出,未来比较稳妥地货币政策组合应该是“宽货币,信贷中性”的格局。鉴于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的倾向加大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相对可控,同时国内通胀水平温和且PPI依然维持负增长,因此该机构判断下半年央行会有降息降准各一次至两次,其中在第三季度大概率会有降准降息各一次。之后根据第三季度政策效应的体现来相机抉择是否需要在第四季度继续降息将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