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上升力量总体上弱于下降力量,且下降力量在特定领域中表现突出:在行业视角是持续下行的采矿业和周期下行的服务业,在需求视角是严重失速的民间投资,在区域视角是辽宁、黑龙江与山西。

局部衰退对中国经济整体的拖累有多大呢?衡量这种拖累的程度,需要两个方面的指标,一是局部增速低于整体增速的程度;二是局部规模占总体规模的比例。一种简化的估算方法是:假设某经济体中占GDP比重40%的某一领域的增长率突然降速1个百分点,这会使该经济体整体GDP增速减少0.4个百分点。

根据此方法分行业、分需求类型、分区域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经济整体增速会略低于2015年,同时“去工业化”趋于放缓,“国进民退”趋于增强。

(1)2016年,尽管加速下行的采矿业仍会继续拖累GDP增速(少增0.2个百分点),但第二产业已基本停止了始于2012年的下行趋势,其企稳回升会对中国GDP增速产生支撑。第三产业进入周期下行阶段,但对整体的拖累程度不会过于严重,因为金融与房地产降温在一定程度上会被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双创”与“互联网+”等新兴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所抵消。

(2)2016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低于2015年全年增速接近7个百分点,由于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60%,因此会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近4.5个百分点的拖累。而当前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速的贡献率大约为40%,进一步得出民间投资失速会对GDP增速产生1-1.8个百分点的拖累。民间投资下滑的负面影响当前主要依靠国有投资来抵消,下半年出口逐渐复苏有望缓解“独木难支”局面。分地区而言,东北地区民间投资规模很小,因此影响不严重,反而中、东部拖累更大;分产业而言,第三产业民间投资下滑程度超过了第二产业。

(3)2016年辽宁名义GDP增速的下降幅度可能达到4个百分点,这会使全国名义增速减少0.15个百分点。而黑龙江、山西已经企稳,先后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进入“L”型水平段,将逐渐从拖累变为支撑。

对于权威人士的判断“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我们的认识是,在结构转型过程中,生产资源会逐渐从过剩行业流向新兴行业,因此行业分化是经济体新陈代谢的自然体现,也是保证经济增长韧性,使之不会暴涨暴跌的内生机理。

当前,中国经济中的支撑力量总体上弱于拖累力量。而且,拖累力量在特定的领域表现尤其突出:在行业视角是加速下滑的采矿业、趋于降温的金融和房地产业,在需求视角是严重失速的民间投资,在区域视角是东北与山西。

局部衰退对中国经济整体的拖累有多大呢?要量化这种拖累的程度,需要两个方面的指标,一是局部增速低于整体增速的程度;二是局部规模占总体规模的比例。一种简化的估算方法可举例如下:假设某经济体GDP增速为5%,如果占GDP比重为40%的东部地区的GDP增速突然降低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GDP增速不变,那么该经济体整体的GDP增速将是:60%×5%+40%×4%=4.6%,降低0.4个百分点。

针对中国现实的测算过程与结果如下:

一、行业视角:持续下行的采矿业,周期下行的服务业

中国GDP当季同比增速延续着2012年以来的下行趋势。其中第二产业在2014年第2季度开始下行趋势,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则一直呈周期性波动状态,并无明显的上行或下行趋势。

第三产业,由于金融业与房地产的降温,将在2016年下半年处于周期下行阶段,这可能会拖累经济增长,但我们认为由于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双创与互联网+、民生服务等行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总体上不会出现严重失速(参见前期报告《有韧性才能真任性——简析“其他服务业”的重要性和逆周期性》)。

第二产业,在2012年至今的近5年里,占GDP比重逐渐从45.3%下降至40.5%,其产值增速在2013年之前约为8%,2014年下降至接近7%,2015年后则降至6%左右的水平。如果将来第二产业增速能恢复至2014年,那么GDP增速将提高0.4个百分点;如果能恢复至2013年之前的水平,那么GDP增速将提高0.8-0.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与建筑业,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6.9%(工业占比约为33.8%)。2015年第2季度,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下降2.8个百分点,使GDP少增0.2个百分点;2016年第1季度建筑业又迅速反弹1.5个百分点,这又使GDP恢复了0.1个百分点的增速。

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占GDP 4.3%、30.1%、2.5%(Wind仅更新至2013年,预计2015年为4%、28%、2%)。采矿业如果延续2016上半年的加速下行趋势,2016年全年降速可能接近5个百分点,这会使2016年GDP少增0.2个百分点。制造业在2015年比2014年降速2.4个百分点,这使2015年GDP少增了0.67个百分点。不过2016年制造业开始企稳回升,其对GDP的拖累有望缓解甚至消失。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GDP比例较小,即使像2014、2015那样出现了2个百分点的降速,也只能使GDP少增0.04个百分点。

综合第二、三产业的影响,2016年全年经济增速可能略低于2015年,但服务业替代工业的“去工业化”进程会趋于放缓。

二、民间投资失速:总体影响与分地区、分行业的表现

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失速严重, 2015年全年增速为10.1%,但2016年上半年增速仅为2.8%。由于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60%,因此当前民间投资超过7个百分点的降速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拖累达到了4.5个百分点。

而当前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速的贡献率大约在40%左右,因此2016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失速使得GDP少增了1.8个百分点。不过需要注意,2004年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超过资本形成总额(最新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GDP之比超过80%),所以这里可能高估了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但即使按比例缩小,当前民间投资失速对GDP增速的影响也在1个百分点左右。

分地区、分行业测算(如表1)会有两项发现:(1)陷入严重衰退的东北地区由于民间投资规模很小,因此影响并不严重;反而是中部、东部对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增速的拖累更大,分别为-2.06、-1.50个百分点。(2)投向第三产业的民间投资下滑程度超过了第二产业,二者分别使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增速减少2.21、2.03个百分点。

三、区域视角:黑龙江、山西已经见底,辽宁继续下行

2014年以来,辽宁、山西、黑龙江的名义GDP增长率加速下滑。辽宁省在2014、2015分别下滑2.9、2.8个百分点,占比也从4.2%下降到4.0%,使得全国增速分别下降0.12、0.11个百分点。2016年辽宁省增速的下降幅度可能达到4个百分点,这会使全国增速减少0.15个百分点。山西省增速在2014、2015年都出现了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4.0、1.8个百分点,但由于规模占比相对较小,两年只分别拖累全国增速0.08、0.03个百分点。且山西经济增速在2016年企稳回升,可能会从拖累转变成微弱的支撑。黑龙江经济失速主要发生在2014年,降幅2.35个百分点,使全国名义GDP少增0.05个百分点,但2015年开始筑底,预计2016年有微弱复苏。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