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学 深海 关键技术

近日,来自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团队,圆满完成2016年南海潜标观测网作业任务航次凯旋。该航次共布放潜标38套,回收潜标42套,进一步完成了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首次实现对南海深海盆的完整全覆盖监测,部分潜标观测数据已经通过通信卫星传回。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蕴含着海盆尺度环流、中尺度(亚中尺度)涡、中小尺度内波及微尺度混合等复杂的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天然试验场。专家表示,实现“透明南海”是认识南海、经略南海的物理基础,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但南海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对南海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环境安全的保障。

为解决制约南海动力环境长期监测的关键技术难题,填补南海动力环境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缺失的空白,该团队突破了深海潜标水动力学优化设计等若干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适合南海深海长期稳定连续可靠观测的系列深海潜标,并形成一套安全高效的规范化、标准化潜标布放回收作业流程,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布放系列深海长期观测潜标259套次,成功率达100%。南海潜标网目前在位潜标34套,并于本航次首次实现全面覆盖南海深海盆的深海多尺度动力过程长期连续观测,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区域海洋组网规模最大的潜标观测网。

南海潜标观测网的建成与运行,标志着“透明南海”工程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为我国构建“透明两洋一海”观测网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这也标志着海洋国家实验室“透明海洋与国防安全”重大战略任务已全面展开,下一步将在现有潜标观测网基础上,拓展以水下机器人观测为主要平台、以卫星及无人机为载体的三维立体实时观测体系。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