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自贸区企业约定诉讼文书送达地址案件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下称《意见》),为解决普遍存在的“送达难”问题迈出了坚实一步。会上,浦东法院还发布并向自贸区内企业代表赠送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争端解决指南》(下称《指南》)。

  随着民商事案件的井喷式增长,由送达人下落难寻、逃避送达甚至拒收法律文书而引发的“送达难”问题日益突出,在上海自贸区扩区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活跃度增强,相关案件数量逐年大幅上涨,“送达难”现象更为明显。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浦东法院自贸区法庭共受理涉自贸区民商事案件4700余件,其中因无法向被告注册地址直接送达,而不得不通过公告送达的案件比例超20%。

  “如果当事人能在合同订立阶段就约定诉讼文书的送达地址,法院认可向该地址邮寄送达的法律效力,将从根本上解决无法送达的难题,也有助于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交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经过反复调研、讨论,最终形成这份《意见》。”浦东法院副院长林晓镍说。

  记者发现,《意见》全文共10条,不仅明确了试行阶段的总体要求、规范诉讼文书约定送达条款的具体内容,还以附件的形式提供了《诉讼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的详细范本,对相关企业和个人来说十分方便。

  据悉,自贸区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速,很多交易对象都在外地,许多企业采纳浦东法院的建议,已经尝试在合同中约定送达地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某企业已尝试的案件来看,诉讼周期节约近90天。

  今年9月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送达程序和送达方式”,并认可约定送达的法律效力,浦东法院率先出台《意见》,将为上海自贸区内企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会上,浦东法院还发布并向企业代表赠送了《指南》。自贸区法庭庭长曹克睿介绍,开放的市场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户自贸区,仅去年一年,新增加的企业达1.8万余家。然而,一些新设立企业和境外投资企业对商事争端解决的途径了解不多,影响了交易的开展,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如何以国际通行的方式解决纠纷,如何让商事主体诉讼的过程更高效、便利,正是《指南》所要帮助解决的两个问题。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对外联络局局长王樱表示,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和市场交易不断增加,相关争端数量将持续增长,为此,政府、法院、仲裁委、调解中心等有关部门的有效分工、积极协同极为重要。同时,当事人如果根据《指南》选择恰当的争端化解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效用,也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