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船海产业如何推动技术创新能力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转变。《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6大重点任务和4大重点方向,其中,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成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基础配套能力”这一重点方向的重要内容。

《规划》提出了发展高效、绿色的原材料工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消费品工业,推动消费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等4大重点方向。针对海工与高技术船舶,《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开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装备、新型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突破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提升高技术船舶的国际竞争力,如超级生态环保船舶、极地运输船舶、大型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动力船舶、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船等,掌握重点配套设备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可靠性等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6大重点任务中,《规划》还提出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标准化体系推进等3项重点工程,要求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海工与高技术船舶等10大重点领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区域制造业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专业机构在重点领域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评估、收购、运营和风险预警与应对;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