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高新区打造粤桂琼海洋经济区创新航母

湛江高新区位于地缘交通优势突出、海洋经济基础雄厚的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湛江市核心区,2010年10月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管辖面积为15平方公里。2016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正式迁址至广东湛江东海岛经济开发区。近年来,湛江高新区坚持“打造粤西科技中心,建设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坚持“区岛合一”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核心区、拓展区、联动区三大圈层发展布局,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湛江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突出战略地位及发展基础

湛江高新区紧紧依托母城湛江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湛江机场搬迁扩建已获国家立项,场址已选定,未来将建成辐射包括茂名、阳江、云浮在内的粤西广大地区及广西邻近地区的4D级国际机场;湛江是广湛高速、渝湛高速、湛徐高速、玉湛高速、云湛高速的交会点,东雷高速正在建设;湛江是我国南部重要的油气上陆点,拥有通往珠三角、云桂川、北海和茂名四条专用输油管道。

湛江市是全国海域面积最大(达2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最长(1243.7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的46%,全国海岸线的7%)的地级市。濒临南海的北部湾,海洋资源丰富。

加快推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二次创业

湛江市科教资源丰富,拥有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数量在省内仅次于广州;拥有74所中专职业学校、6家部省属科研所,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8.96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5983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与人才支持。湛江市已拥有国家级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家,省部产学研创新平台4个,校企、校地共建研发平台37个、合作示范基地35个,科教创新资源汇集,已经成为湛江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原动力。

湛江高新区“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日益成为粤西地区最具创新活力和投资潜力的经济热土。目前,高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占湛江市的87.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45亿元,占全市的73%。高新区已成为湛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对引领湛江市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发挥了显著作用。

形成蓝色海洋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湛江高新区立足海洋资源与区位交通优势,将本土培育和招商选资相结合,形成了以海洋经济为引领,以临港工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

临海新材料产业内生发展起步高。湛江高新区临海新材料产业形成以特种纸与包装材料为特色,化工材料为重要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湛江高新区临海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08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5%。

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国内领先,已形成“种苗—养殖—加工—流通—出口”的完整产业链条。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优势明显。已形成以血液制品为龙头、中药为主体、海洋生物试剂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区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高新区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技项目500多项,高新区企业共获省科技进步奖16项,市科技进步奖120余项,累积申请专利近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量40%以上。

创新资源不断集聚。高新区拥有广东省特种纸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水产动物饲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45家省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2015年高新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工作人员超1900人,占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比例超10%。

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高新区企业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形式与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5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产业化成果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高新区政府不断牵线搭桥,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大力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建成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5家。

创业环境日益优化。高新区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孵化载体,打造了创客观、0759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青年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一批新型众创载体,其中青年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是粤西地区唯一一家。

 “区岛合一”,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联动空间

湛江高新区以“功能集中、产业集聚”为发展原则,有序推进高新区空间布局优化,坚持“区岛合一”发展模式,形成核心区、拓展区、联动区三大圈层。

优化核心区功能分区

核心区依托湛江高新区建设,整体规划形成“两区四园”功能布局。

高端服务区。以生活起步贸易园为依托,全力打造集总部经济、研发创新、创业孵化、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服务片区。

高端制造区。以金三角工业园为依托,着力构建以临港新材料、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两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高端制造片区。

总部创新园。以东腾创新园为核心,积极探索三旧改造与楼宇经济结合发展的新思路,全力建设以总部楼、商贸楼、创新楼为主题的楼宇群,提升商务环境,优化科研氛围,聚集高端人才,着力打造辐射北部湾、面向东盟的总部创新园区。

孵化加速园。投资4亿元建设湛江高新区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同时鼓励现有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积极整合园区内现有厂房,推动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创新创业者成长乐园。

临港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双林生物制药、恒诚制药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以海洋药物制剂、血液制品等为主的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前港后厂、高端引领”的临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海洋科技园。以广东海洋大学海洋领域的优势科技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海洋科技服务业,为打造海洋新兴产业集群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快拓展区规划建设

以湛江市“南方海谷”建设为契机,将海东新区、奋勇高新区作为高新区创新能力及产业发展的拓展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建设原则,将“南方海谷”建设成为海洋产业孵化中心,打造成为高新区重要的创新平台;将海东新区规划建设为创意产业发展基地;将奋勇高新区规划建设成为医药产业及材料产业园。拓展区以产业专业园建设为核心,重点承载“五新”产业落地。

推进联动区统筹发展

高新区作为高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科技人才汇集的战略高地,充分发挥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辐射扩散效用,以麻章经开区、白泥坡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为联动着力点,发挥高新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辐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构建以蓝色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壮大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加快海洋抗癌、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物的研究,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形成一批防治重大疾病的海洋药物;加强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建设海洋生物基因资源、药物资源库;重点发展以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为先导,深海勘测资源产业,逐步形成从物探勘察、深海钻井及采油平台设计施工、油气储运到设备平台养护等完善的产业化体系。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重点发展积极开发大中型油船、客滚船、豪华游船、远洋捕捞渔船等世界造船业的主流产品和尖端产品,建设完善船舶配套产品生产及研发体系。

集约发展临海产业

重点发展特种钢、精细化工和特种纸三大材料行业,形成三大产业链。大力发展以燃料乙醇、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生物工业燃气和生物燃油为代表的生物质燃料产业;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东海岛成品油保税项目、东海岛天然气利用工程等重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东海岛油气集散基地和煤炭中转储备基地。

加快培育现代海洋服务业

加快推进东海岛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引进诚通物流等运输、仓储、货运代理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保税物流和冷链物流;积极承接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带动高新区的服务业、商业、贸易业,延长经济链条;建设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体系;加快发展“物联网”和智能物流,推动物流业和金融业融合发展,实现对物流服务运作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跟踪和优化决策。

大力支持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努力提升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海洋会展专业化人才培养,提升海洋会展服务水平。

加大工业企业设计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建设创意设计产业基地;提高船舶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实现高附加值。

构筑粤桂琼地区蓝色创新高地

搭建资源共享型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海洋生物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易平台,构建科技文献信息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打造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专业化水平。依托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湛江钢铁、冠豪纸业、双林制药等科研院所及骨干企业,重点推进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组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等“三大技术创新平台”,启动“共性技术开发计划”,重点解决共性技术难题和产业关键技术。建设以“南方海谷”启动区为核心的海洋产业孵化中心。

深化结网联盟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努力实现粤西(湛江)海洋经济发展论坛的举办常态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企业构建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构建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深化“湛江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联合行业龙头、高校及科研院所,增建一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强化企业创新与孵化体系

加大对企业研发中心创建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科技和创业扶持的投入,增强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引进的支持。实施“两个一批工程”,培育发展一批企业研发中心。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服务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承接各类科技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及发明创造。

加快孵化加速载体建设进程。加速专业孵化器建设步伐,推进高新区孵化大楼、东海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等载体建设,积极筹建“大学生海洋产业创业园”,鼓励大学生小型或微型企业入驻落户。依托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创新孵化器运营模式,大力建设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综合性孵化器,积极寻求与专业加速器运营商合作,实现市场化模式输出。

启动“南海明珠计划”。重点培育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等平台内成长性好的海洋新兴产业领域“明珠企业”。结合“明珠企业”扶持、推广新兴孵育模式,实践以创业导师机制为先导、以持股孵化资金为推手的“创业教育导师+持股孵化”模式;探索以创新产品为竞争力、以天使投资为推动力,以创业培育为支撑力的“天使投资+创新产品”孵化模式。

搭建创新人才引驻体系

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引进计划。面向全球实施“领军型创新团队与人才招募计划”,争取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5个掌握世界领先技术,熟悉全球市场趋势,具有广泛国际联系的创新和科研团队,初步建成辐射粤西地区的高端创新人才战略节点。

构建人才引驻支撑体系。设立“高层次科技人才专项基金”,面向所有纳入“领军型创新团队与人才招募计划”的高端紧缺人才,全面支撑人才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创业发展、改善生活和医疗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工作。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采取技术、知识产权入股参股,对知识产权发明创造者实行股权、期权奖励。

优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加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快制定《促进中介机构发展的意见》,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创业服务、技术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加大财政投入。以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加快制定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及早颁布针对海洋生物技术、海工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的专项支持政策。加大高新区财政的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对自主创新与科技创业各个环节的政策资金引导能力。

完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突破传统以经济产出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单一导向,以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科技型企业培育、海洋经济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重点突出对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环境建设、产业特色发展、绿色循环机制、土地集约利用和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