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服务网讯  11月18日,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港航发展论坛”在浙江舟山举行。在当日的“港口转型升级(创新)”分论坛上,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系主任王学峰教授与在场嘉宾分享了内陆港困境与对策的观点看法。

王学峰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内陆港建设问题与对策”。他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建设目标,进而分析了内陆港的建设现状,国外内陆港的建设经验借鉴,最后分析了我国内陆港建设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王教授表示,目前,新亚欧大陆桥的概念与“一带一路”的倡议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和沿线各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外联动、多元化平衡。而作为其中重要表现形式的我国内陆港的建设,将成为沿线经济带上的关键节点。

王教授认为,内陆港的建设过程,必须培育出多式联运的环境条件,倚靠精准的政策支持,同时就港口和铁路在资金上、技术上、管理上的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内陆港和海港之间联动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抓手,因为可以从贸易、运输、环境、政策、经济各方面都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王学峰:内陆港的发展将促沿线各国实现多元化平衡

图:“铁水联运”六条示范线所涉内陆港分布图

王教授认为,目前内陆港建设的关键问题主要在于内陆端监管功能有待完善,信息的“孤岛化”,公路竞争、运价体质和运行工艺、货源、场地租金和市场竞争,货源种类少等几个方面。

同时,他还表示,在“一带一路”带动下内陆港的建设目标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提高内陆与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发展水平、促进内陆与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促进内陆与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增长、改变内陆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结构、促进内陆与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而在实现这些目标时,王学峰教授认为,需要通过标准完善的制度、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升级发展的内陆港EDI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合作、联动等举措去实现。

最后,王学峰教授还建设智慧化内陆港的“三轮驱动”向与会嘉宾进行了阐释。他表示,资金、技术和管理构成了智慧港口的建设方向,而这三者都应是基于信息化而实现的。

首先,在资金方面。应以资本为纽带,形成海港与陆港利益共同体,包含更多运输主体的利益综合体,采取合资、入股、参股等多种手段的共建模式。同时,资本纽带关系也为技术共享、管理共通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次,在技术方面。技术是推动海港陆港协同联动发展的关键保证,应建立海港陆港间物流技术共享机制,完善综合物流系统组成部分,做好各组成部分间的良好衔接。

第三,在管理方面。应建立起海港陆港间多层次多方面管理共通机制,实现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以及港口运输企业管理两大层面更多的交流合作,并通过管理共通机制可以促进内陆港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